作者: 照護線上編輯部 50多歲的司機大哥已經診斷糖尿病近10年,平常都有注意自己血糖控制,回診時糖化血色素檢查結果也都滿正常的,直到有陣子常常覺得莫名疲倦、尿液中有很多泡泡,回診時詢問醫師後建議進一步檢測腎功能(eGFR)與尿蛋白(UACR),才發現腎絲球過濾率低於60且出現尿液白蛋白,確診為慢性腎臟病第三期,醫師提醒幸好及早發現可以及早治療,若稍不注意可能5-10年之內就面臨到洗腎的問題. 糖尿病患者本來就是慢性腎臟病高風險族群,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蔡世澤醫師指出,糖尿病腎病變是一個重要的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一般而言,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大概經過10年左右,會開始出現微量白蛋白尿,或是腎臟功能逐漸衰退的狀況.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定期檢查血糖、糖化血色素HbA1c之外,建議每年至少追蹤一次尿蛋白與腎絲球濾過率eGFR,蔡世澤醫師提醒,隨著白蛋白尿、腎功能惡化,追蹤的頻率也要增加,若等到eGFR小於30ml/min/1.73m2,可能就要轉介腎臟科來照顧,因此及早發現,延緩腎臟惡化非常重要! 所幸在近期藥物科技進步下,目前已有藥物在臨床研究發現可以幫助患者延緩腎臟惡化,蔡世澤醫師提到,針對有糖尿病且腎臟還沒有病變或出現蛋白尿時開始使用SGLT2抑制劑俗稱排糖藥,一方面可以幫忙降糖、控制體重,同時也可以避免蛋白尿加劇、減緩eGFR衰退的速度,延遲10年面臨洗腎的困擾.這對於國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台灣6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占多數,若不加注意或適當處置,經過10年到了70歲,就可能出現腎功能嚴重衰退,瀕臨洗腎的地步. 除了藥物治療,慢性腎病變患者也要注意維持健康飲食習慣,初期還可以依照一般的飲食建議,當腎臟功能衰退到中等程度時,就得開始限制蛋白質攝取量,需要接受團隊照顧,尤其是營養師的介入.控制好血糖、血壓、血脂肪三高,維持適度運動(一週至少150分鐘)、減輕體重、戒菸,都有助於維持健全的腎臟機能. 「儘管慢性腎臟病變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但是只有一半左右的糖友知道自己出現了蛋白尿.」蔡世澤醫師說「為了提醒大家,糖尿病關懷基金會推出「今天你有控嗎,請問糖三臟」LINE貼圖.所謂的「有控」是詢問或自問有沒有控制好血糖、血壓、血脂肪,「糖三臟」則是指跟糖尿病息息相關相關的胰臟、腎臟、心臟等三個重要臟器.血糖失控心腎遭殃,另外心臟不好會拖累腎臟,腎臟不好也會拖垮心臟!」 這16款的LINE貼圖圍繞血糖、腎功能、心臟功能來鋪陳,同時收錄一些值得關心的重點提醒病友.糖尿病關懷基金會的網站上有一個「請問糖三臟-自我檢測慢性腎臟病風險」的活動,完成檢測的糖友有機會獲得免費的「糖三臟」Line貼圖,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不只有三高,國人當心第四高「高腎壓」! 腎臟就像身體的汙水處理廠,一旦汙水流入過量、含有太多廢棄物,就會使汙水處理廠故障出問題.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秘書長楊宜瑱醫師解釋,在血糖、血壓、血脂肪,這三高控制不好的時候,就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導致腎絲球功能失調,而處於高張力的狀態,稱為「高腎壓」. 高腎壓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等到腎臟過勞、功能衰退後,才會出現症狀.楊宜瑱醫師說,建議大家要定期接受篩檢,才有辦法知道自己有沒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些都是導致高腎壓的風險因子. 台灣的慢性腎臟病患,大概有一半是源自糖尿病.楊宜瑱醫師說,在糖尿病標準照護下,初期的慢性腎臟病,一年該檢測1至2次尿蛋白與腎絲球濾過率eGFR,如果進入中期、後期慢性腎臟病,就得更密集追蹤.糖尿病關懷基金會推出「請問糖三臟」活動,便是希望提醒糖尿病病患注意一些警訊,提升自我照顧的能力,務必定期追蹤腎功能及尿蛋白. 早篩早治蛋白尿,一起成為人生腎力組 一般來說,診斷第二型糖尿病的時候,病患大概已經有5至6年血糖異常的病史,長期高血糖恐已造成一定的腎臟損傷.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醫師提到,因此照護指引建議第2型糖尿病的病人,與確診第1型糖尿病滿5至6年以上的病人,都應該每年定期追蹤腎功能與蛋白尿,如果發現異常,就要增加追蹤頻率,來觀察病程. 過去有研究發現,出現白蛋白尿的高血壓患者,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以及死亡率增高4至7倍.在早期臨床治療觀點認為,當患者出現微量白蛋白尿還有機會回歸正常,但是一旦進展為巨量白蛋白尿,就是不可逆的過程.所幸近幾年拜新型糖尿病藥物發展,無論微量或巨量白蛋白尿,都有機會反轉正常. 王治元醫師分享,有些患者在腎臟病變開始有蛋白尿後,便積極介入治療,把血糖、血壓控制穩定,並使用具有保護效果的藥物,經過3至6個月,腎病變的蛋白尿便得到顯著改善,而且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他的腎功能就維持在原來的狀態,不再快速惡化.王治元醫師提醒及早發現與改善蛋白尿,有助心臟、腎臟保護,延緩腎臟功能惡化速度,這也是為何近年健保署積極推動「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病照護整合方案」,希望從早期介入追蹤,積極治療延緩腎臟惡化. 「誠心地向糖尿病病友建議,台灣的醫療資源相當豐富,衛教也非常完善,善用藥物保護腎臟、心臟、神經,是非常重要的事.」王治元醫師叮嚀,「絕對不要找偏方!一旦有糖尿病,請趕緊找醫師與衛教護理師,妥善用藥,做好相關的生活規劃,在門診好好追蹤,才能達到長期、穩定的治療成效.」 ※本文由照護線上授權使用,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