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孩童出生時,媽媽手冊上的腳印都是扁平足每一位baby出生時一定會印腳印,但很少有人看到自己出生時的腳印,除了baby的媽咪看過外,它還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扁平足”,慢慢隨著baby會坐、爬、走路的過程中,刺激他腳的足底筋膜,慢慢形成有彎度的足弓,除了DNA遺傳而來的扁平足、高弓足外,在孩童成長的過程中會慢慢看到每一雙腳足弓的形成.影響發育的關鍵~足弓的問題足弓的問題:扁平足、高弓足與平底足認識足弓:人類在進化過程中以雙腳站立時,會以足部第一腳趾的趾根部,第五腳趾趾根部,及足跟這三個點來支撐身體的重量,這個也是身體站立時最安穩的方式.由於足部是以足底的三點支撐,所以足弓的結構是有其必要性的,包括兩個縱弓和一個橫弓是可以緩衝走路時身體重量的作用在地面的反作用力,也提供了支撐身體的三個平衡穩定點.AB橫弓主要是在5個腳趾根部形成一個拱形結構,讓身體在站立時的重心落在足跟部分.例如因為體態慣性造成的骨盆前傾,讓身體重心前傾落在五根腳趾根部,不單會引起腳趾根部的橫弓塌陷引起足部前端變形疼痛或雞眼等問題,也會因骨盆前傾造成駝背體態的代償作用.圖示(網路圖):在足部有3個足弓,分別是縱弓(內側縱弓AC,外側縱弓BC),橫弓(AB).足踝關節是身體很重要的關節.足踝的兩個關節的位置和足弓的形成正常與否有很大的關聯性.不論各種不同的足弓形成先天的扁平足或高弓足,或後天成長過程使用不恰當的鞋子及不良的姿勢,或者各種肢體受傷後所引起的後天平底足等都肇因於足踝關節過度往內旋後(Over-Pronation平底足或扁平足)或往外旋前(Over-Supination高弓).由足踝關節往上延伸分別就會造成X-型腿或O-型腿,也由此產生左右兩側下肢的*功能性長短腳.圖示:足踝關節在靜止狀態的正中位置及走路中的旋後與旋前的動作.如果在靜態偏離正中而呈現旋後(扁平,足跟外翻)或旋前(高弓,足跟內翻)角度就意謂處於不正常位置.扁平足的定義:它是一種先天性的足弓異常塌陷,造成整個足底部和地面接觸,骨骼組成上會有距骨往內側偏離,足底跟骨舟骨韌帶(PlantarCalcaneo-navicularLigament,orSpringLigament)鬆弛缺乏彈性所以走路前進時小腿和足部肌肉會更加耗力. 圖示:透過足態可以了解足弓扁平的問題.先天性的扁平足的特徵是足弓完全塌陷,同時舟狀骨也掉下來.想了解更多,可以參閱”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這本書.這裡要貼心提醒 孩童太小穿鞋子的問題.5個腳趾是人在走路或爬動中非常重要的動力來源.許多父母長輩在幼兒開始會站立,甚至在搖搖擺擺走路還不穩定時,就急著買漂亮的鞋子讓他們穿著.其實父母長輩們不了解這個會造成限制幼兒足部發育和未來體態成長不佳的重要因素.幼兒在爬動的過程就是在鍛煉腳趾的推動了,幼兒透過腳趾往後推動,身體才能夠往前爬動.當幼兒開始扶著物品搖搖晃晃走動時,其實是在鍛煉腳趾抓地力,由搖晃到穩定往前走,到能夠往前奔跑都是雙腳的五根腳趾的力量,平衡反應及穩定增強之中.所以必需一再提醒父母親要讓幼兒多一些戶外活動,盡量赤腳走路奔跑,可以刺激腳趾的力量和足弓的形成.學步車也是幼兒下肢肌肉力量鍛煉的殺手.過早使用學步車剝奪幼兒的身體爬動的能力,減少四肢活動與腦部刺激的協同作用.同時也會影響小腿,大腿及臀部肌肉在學習站立的過程中的肌肉力量鍛煉,這個也會是在下肢足踝關節,膝蓋關節及骨盆髖關節的歪斜不平衡,也會在未來形成歪斜的體態之一的原因.本文由<葉明嘉老師>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