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就是他想要什麼就給他嗎?如果孩子生氣就亂丟東西、一言不合就打人,爸媽制止孩子的行為,就是不愛孩子了嗎?日常教養中和孩子的許多拉扯,會不會讓孩子覺得「爸媽不愛我」?到底怎麼做才能兼顧「教養」和「愛孩子」? 提供三個建議,可以在日常的教養中,幫助調整孩子的行為,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好好說話」的教養和親子溝通,就是爸媽的「愛」的展現1.好好說話在孩子搗蛋、拖拖拉拉這些容易激怒爸媽的時候,爸媽能否保持自己情緒的穩定,用簡短而清楚的指令請孩子去完成工作呢? 當我們能夠練習穩定自己的情緒,用堅定的語氣要求孩子完成他的工作,就算是「好好說話」了.「好好說話」除了是對孩子的尊重之外,也是爸媽「愛」的展現,因為我們避免了情緒化的語言(你怎麼這麼笨啊!你是不是皮在癢啊!),而且理性、堅定的提醒孩子必須完成自己的工作.但是「好好說話」不是說要跟孩子「商量」,因為孩子「應該」做的事情,是不需要商量的.應該遵守規律作息,應該準時上學,應該收拾玩具、整理書包,這些工作只需要溫和而堅定的「要求」孩子完成,就是「好好說話」了 「好好說話」當然也包括了傾聽孩子說話、幫助孩子練習好好說話,因為親子溝通應該是「雙向」的,孩子也需要機會練習跟爸媽好好說話. 學齡前的孩子對於用語言表達生活中的各種需求還不夠成熟,可能說不出口,也可能詞不達意反而激怒爸媽,在這樣的時候是很需要爸媽能夠耐心的傾聽、引導孩子說出他的想法和需求.當我們能夠了解孩子的想法時,問題其實就解決一半了,教養就能變得輕鬆、有效率很多. 愛你所以願意耐心帶你反覆練習,愛你所以喜歡專心陪伴你2.耐心、陪伴「耐心」和「陪伴」絕對是能讓孩子感受到愛最直接的方式了!回想我們自己在年輕談戀愛的年紀,一定都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可以多陪自己一點,甚至最好可以一整天都黏在一起,因為「陪伴」最能感受到彼此的愛. 對孩子來說也是如此,爸爸媽媽每天固定都能有陪伴孩子的時間,一定是孩子最開心的事情.孩子出現任何狀況,「耐心」的提醒孩子,幫助孩子調整,帶著孩子反覆練習,更是能讓孩子感受到愛.工作繁忙的爸媽,覺得自己時間、體力有限,可以嘗試「有品質的陪伴」--在陪伴孩子的時間裡,不工作、不滑手機,就是專心的陪著孩子.每天30分鐘,專心的陪著孩子,唸兩本故事書,傾聽孩子分享一天中的生活大小事,這些都是能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方式,而爸媽的這些努力都會在孩子的心底留下深刻的記憶和影響. 清楚的「界線」為孩子訂出生活的目標,適應團體生活的方向3.界線有些家長會將「界線」解讀為「限制」,認為「限制」孩子不是愛孩子的方式,應該要「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於是無法為孩子建立「界線的概念」.其實,「界線的概念」可以讓孩子知道「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孩子的日常行為反而會更有方向和目標.建立界線的概念,就像是「在一張白紙上,畫出一個清楚的前進方向」. 學齡前的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如何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何表現出社會化的行為、如何避免危險等等,孩子的「經驗值」都是0,所以很需要爸媽的帶領、引導.因此,爸媽若能在孩子這張白紙上畫出清楚的「說明」、「方向」,讓孩子練習,便能逐漸建立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規律作息)、表現出社會化的行為(玩具輪流要玩、經過他人同意才能拿別人的東西),以及避免危險(玩具不可以放嘴巴、不可以拿剪刀)等等.這些幫助孩子建立生活習慣、融入團體生活以及保護自己的練習,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了解和做到的內容,為的是讓孩子未來在學校、社會能獨立生活,有良好的人際互動,有責任感,並且能同理他人.每個孩子都是「向上」、「向善」的,爸爸媽媽能持續堅定、有耐心的帶著孩子練習「界線」的概念,絕對是「愛」的表現,孩子都能感受得到,而且感謝. 「一致」的界線是一種「練習」,「反覆不定」才會讓孩子感覺是「限制」,因為有時候可以有時候卻又不可以,沒有規則可循,孩子會感到困惑、抗拒、憤怒.因此,保持一致的界線、原則,孩子才能清楚知道自己應該如何行為表現,逐漸從與他人的互動中得到肯定(得到稱讚、欲同儕互動很開心、完成工作的成就感等等),然後自我肯定(覺得自己很棒),建立自信.幫助孩子建立「界線」的概念,可以為孩子本身帶來這麼多的好處,這絕對是爸媽「愛孩子」的表現. 從「愛」出發的教養,建立孩子面對挑戰的能力「什麼都可以」、「什麼都給你」,沒有界線的給予,孩子的內在只會更空虛,然後更頻繁的討要.每個「人」,除了滿足物質的需求、對「愛」的需求,更需要滿足高層次的「尊重」和「自我實現」的心理需求.爸爸媽媽能夠耐心的陪伴孩子,和孩子有正向的互動、溝通,並且把握一致的教養界線、原則,孩子就能感受到父母的「愛」.這是我們為學齡前的孩子建立的穩固基礎,讓孩子能有足夠的勇氣、毅力、意志力面對未來的各種壓力和挑戰! 加入「夫人人生」官方Line就能進行「免費諮詢」所有讓你困擾的育兒、教養問題通通讓你問到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