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親子團體到今年是第12年,許多孩子和我們家的綠豆粉圓一起長大,現在都已經是15、16歲的青少年了.我們觀察到蠻多孩子,隨著年齡漸長,說的話反而愈少,尤其是對自己的爸媽.有的爸媽會安慰自己:「這是青春期的必然啦!青少年本來就惜字如金!」但就我的觀察和經驗,青少年其實是很會說話、也很需要說話的年齡.因為相較於過去,此時的他們是最能夠表達自己感受和想法的時刻了.那為什麼孩子愈來愈不說話呢?我大概整理出幾個狀況:說了沒有人聽親子關係最大的危機,莫過於總是爸媽在說,然後期待孩子要聽話.爸媽下回可以拿個計時器,記錄自己和孩子的對話當中,自己說了多久?孩子說了多久?當孩子發現自己說話,爸媽也沒有在聽,甚至還在滑手機或看電視,一陣子之後,孩子就不想說了.說了會被嘲諷孩子的想法不見得成熟或完整,這是很正常的,因為他就是孩子呀!然而有蠻多的爸媽,會因為孩子說了不成熟的話,而以「開玩笑」的方式回應.「你是白癡嗎?怎麼會這麼想?」一句句的嘲諷,刻進孩子的心底,當他長大了、懂了之後,他就不會再說了.說了會被處罰我們都聽過華盛頓砍倒櫻桃樹的故事,雖然它是虛構的,但我們可以猜測,如果故事裡的華盛頓在說出自己砍樹之後,換來爸媽的處罰、指責、打罵⋯⋯那麼下次華盛頓絕對不會再說出對自己不利的事情.聽過很多爸媽對孩子說:「你說實話,我不會生氣!」然後孩子說了實話,爸媽就暴怒了!(沒有生氣,是比生氣更生氣)孩子都是精明的,都會「趨吉避凶」的,他就會減少自己的話語,畢竟多說多錯呀!說了也沒人懂當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創意時,爸媽用否定、轉移、忽略的回應方式.「有什麼好緊張的呀!」「你不要這樣想咩!」孩子會感覺到自己所說的,並沒有被理解,那又何必再說呢?說了也沒用我在10歲以上的孩子,最常聽到他們跟我說:「我不想跟爸媽說話,因為說了也沒用.」其實不只爸媽對孩子有期待,孩子對我們也是有期待的,如果我們學會非暴力溝通,就可以運用「請求」,在有限的資源下滿足彼此的期待.不過多數的爸媽沒有學非暴力溝通,或是學了卻沒有使用,因此孩子就會發現爸媽的「頑固不靈」,漸漸地孩子就陷入了「習得性無助」,反正「說了也沒用」,那又何必花力氣去說呢?從傾聽同理接納開始我們和綠豆、粉圓,到現在還是常常天南地北的聊天,他們也會和我們分享青少年的流行事.如果你也希望孩子可以和我們多說一些,那麼這三個行動提供給你:傾聽:孩子年齡愈大,我們說得要愈少,聽得愈多.同理:孩子的感受、感覺、想法,我們都試著「換位思考」,用孩子的眼、耳、心來看.接納:接納不代表同意,而是多了一份包容和理解,願意陪伴孩子一起去面對他的人生.本文由<綠豆爸的阿德勒幸福學>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