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早去了鹿港,純粹是想走走看看,但因為疫情嚴峻,因此特地避開擁擠的假日人潮,約莫九點初就抵達鹿港.一開始的導航是設定在「和興青創基地」的地點,沒想到竟在「辜家大院」旁邊,隨意將車子停妥後,原本在走過去的途中,中間還夾著一戶古厝,睜大眼一看,上面寫著「進士第 丁家大宅」.這可勾起我的好奇心,直接一步踏入了.行前並沒有多做功課,只是小時候看著課本「一府二鹿三艋舺四北斗」,便對鹿港充滿了好奇,而且古蹟總是會讓人帶著一股回憶的味道. 隨著一階一階的踏入,好似在走馬看花,也不知所以然,但走到一室時,不知道為何,拓印的榜單有一組名字特地用箭頭匡指著,正打算要離開的時候,此時的志工老師,熱情的跟我們打招呼,於是我便抓緊發問問題的機會,向老師詢問剛才發現的疑問之處.志工老師開始引領著我們,逐一解釋,在拓印榜單上,進士的部分丁家子孫都有考取「進士及第」,並加以解釋「文官與武官」的差異性:文官坐轎、武官騎馬.而在丁家大宅的地磚上,分別有菱形與長型磁磚兩種排列方式,菱形磁磚意指「歡迎入廳」的意思,長型磁磚意指「停止進入」的意思,也就是指未有主人家帶領,不可擅自進入.而進入旁邊兩側的廂房,志工老師問道:「妯娌二字,你們知道台語怎麼唸嗎?」不知為什麼,頭腦瞬間打結,老師說:「台語叫做“同姒仔 tâng-sāi-á”」,就是兄弟家庭各自住一邊,一東邊一西邊的意思.接著走到大廳,告訴我們,廳堂的左右兩側也會放置不同的擺設,一邊是字、一邊是畫,也是代表左青龍右白虎之意.隨之,介紹了鹿港的獨特擺設處「神明桌」,在鹿港的神明桌和台灣其他處的家庭不同,不是放兩張,而是放三張神明桌,即「上桌、下桌、八仙桌」,而神明桌的木頭是由大陸運進來的樟木製作,那因為上桌較高,底下也會再放置一張石椅凳.聽著志工老師詳細介紹每一處,包含到地上的石板也都是由大陸運進來的花崗岩建材.在閱覽室還看到逢甲大學建築系的「丁家大宅模型」,能明確看出整個大宅院的一進二進三進的廳院,老師說,仔細觀察台階與景物,絕對不會有雙,而都是以「單數」為主,比如:一步登天、三陽開泰、五子登科 … 仔細觀察一下,的確如此.老師也介紹了地面的渠道設計,他說:「這個在下雨的時候,因為水代表財,九曲的設計,讓水流繞了一圈,再繞回來,代表錢財留在自家.」老師在一邊講解時,提到理事長是丁家後代丁禎祥校長的孫女,而丁校長也高齡九十了,堅持著文物古蹟的維護與推動,我們也有幸與丁校長道聲早安.接著,恰好又有另一位老師在做導覽講解,於是志工老師建議我們可以繼續聽下去.老師恰好銜接著志工老師的部分,講解了不同的細微之處.在前門進來的部分,老師說,門口兩側的圖案,一邊是孔明的出師表,一邊則是狄仁傑,代表忠孝之意.而圖案上的製作方式,都是採用「泥土」,而非用交趾陶.而大門背後的上方,有一個防禦設計,有門板上的門閂和門上方的榫眼,下方地面則設有伏兔.老師說,為什麼叫做「伏兔」呢?因為「兔」台語「thòo」(抵住)的音一樣,埋「伏」在門後,用栓桿「thòo」咧.離開老師的講解,我們走到前門一看!哇!是熱鬧的大馬路呢~~~ 此時志工老師剛好也在前門,他說:「丁家大宅就是位居在最繁華的中山路段,左邊龍山寺、右邊天后宮、前有九曲巷.」果然鹿港不是一天就能夠探索完畢的,而且是很適合帶孩子來走走認識我們的台灣文化風情,熱鬧繁華的鹿港,值得一同學習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