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期情感忽視,簡稱CEN(Childhoodemotionalneglect),是臨床心理學家Dr.JoniceWebb提出的概念.Dr.JoniceWebb將童年期情感忽視定義為,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所造成的情形.有12種類型的父母,容易導致孩子童年情感忽視.本文先介紹前面6種,大家可以對照看看,自己的父母、自己是哪種類型.1.自戀型父母自戀型父母相當自我中心,以自己為主.他們要求孩子要完美,或者不能丟父母的臉.孩子犯錯時,不論此時多需要父母的協助,自戀型父母著重於自己受到的打擊,覺得孩子讓自己蒙羞,要孩子為此付出代價.例如:年幼的孩子不小心在大賣場打翻東西或跌倒,心理健全型的父母會先關心孩子是否受傷,再教導孩子不能亂拿東西或在走道上奔跑,必要時,也會帶孩子清理善後,而自戀型的父母,則是會因為覺得孩子讓自己丟臉,大聲斥責孩子、要求孩子不許哭.此外,自戀型父母將孩子當成自己的延伸,而非獨立的個體.孩子的需求被大人的需求決定,當孩子試著表達個人需求,通常會被冠上「自私」或「不體貼」的罪名.他們缺乏想像或關心孩子感受的能力.自戀型父母的愛基於某些條件,有多個孩子的話,手足偏愛情形嚴重,被選上的孩子,明顯擁有特權.2.權威型父母權威型父母通常根據原本頭腦裡浮現的「正常的孩子應該要有什麼表現」為教養模板,但很少去細想或質疑過原因,很教條式、守舊派,不會把孩子的個別需求、天生氣質或情緒感受考量在裡面.他們以沒有彈性且不可妥協的要求來養育孩子,期待孩子按照他們的規定做事,不要問原因,就算問了,也不會解釋.如果孩子不服從,通常會處罰或打孩子,而非與孩子針對某議題進行討論.這類的父母,在華人社會裡並不陌生,例如「不打不成器」,尤其是透過「打」來使得孩子屈服於大人,強調要讓小孩「怕」,而非讓小孩理解守規矩的原因,重視孩子要聽話,勝過於教孩子自主思考.他們傾向將孩子的服從視為愛的表現,反之,若孩子公然反抗,就會覺得孩子完全不愛他們,拒絕他們的愛.孩子的感覺或需求不重要,父母的才重要.例如年幼的孩子不小心在大賣場打翻東西,權威型父母可能會說「就叫你不要碰架上的東西,就是因為你不聽話,才會弄倒.」甚至回家可能會處罰孩子,並再次嚴厲地告訴孩子「以後去賣場,不准碰任何東西.」▲權威型父母要求孩子服從.(示意圖/媽咪拜圖庫,以下皆同)3.放縱型父母當父母的除了生活起居的照顧,在孩子心理情緒的發展上,其實有一定的責任,放縱型的父母某種程度是順從孩子心願的父母,希望孩子快樂,而不提供限制或規範,然而,在孩子缺乏足夠成熟的心智判斷能力下,對孩子的願望言聽計從,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如果說權威型的父母是過度壓抑,讓孩子長不出自我,那麼,放縱型的父母就是過度放任,孩子所長出的自我會因為缺乏邊界的限制,而無法有良好的塑形.有些人會把「放縱」錯當成「民主」,民主型父母是願意開放地傾聽和理解,尊重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協調的空間和彈性,但並不等同於事事同意.放縱型父母,讓孩子有很大的自主權,但卻缺乏事前引領孩子探索與思考選擇的預期結果,在事後承擔時又傾向於逃避,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例如,年幼的孩子不小心在大賣場打翻東西,放縱型父母可能會說:「他就還小,還不懂啦!以後長大就會了!」這句話並不完全錯,但是在放縱型父母教養下長大的孩子,學會一些事的過程可能都是吃盡苦頭、靠自己得到教訓而學乖的,並且他們內心可能還會覺得父母什麼都不要求,從不責備,已經對他們很好了,是自己的問題,內心充滿自責.重點可能不是年紀小不小,而是有沒有教應該要教的.孩子無法從父母身上獲得足夠的回饋,通常得靠自己想清楚自己能夠做些什麼,在不夠認識自己的情況下,得靠自己做決定.4.活在憂傷裡的單親型父母沉陷於離婚或喪偶悲傷裡無法自拔,難以察覺與照顧孩子的需求.他們的孩子承受的很多,面對走不出離婚或喪偶的,或者埋頭苦幹、獨自扶養孩子的父或母親,孩子經常是不忍心苛責的,深怕自己有一個什麼樣的要求,就會壓垮僅剩的父或母親.他們看似只失去一個親人,然而在情感上卻是一次失去雙親的情感孤兒,內心裡極其失落、空虛或孤獨的.曾有一個個案因先生自殺而接受諮商,一年多了,這位太太仍難以接受事實,而走不出傷痛,並有跟隨丈夫離去的念頭,她的孩子知覺到此事,也因過度焦慮而開始不去學校,看似中輟的行為背後,其實隱藏著極度害怕失去唯一親人的焦慮.同上例,年幼的孩子不小心在大賣場打翻東西,活在憂傷裡的單親型父母可能會說:「你可不可以不要再惹麻煩了,我失去爸爸已經夠痛苦了,連你也要這樣對我嗎?」或者是「內心哀傷到,對孩子的行為沒有任何反應.」無感的冷漠反應,有時比指責更讓孩子痛苦. 5.成癮型父母這裡的成癮指的是「強迫性」行為,例如吸毒、酗酒、賭博、購物、網路或遊戲成癮等.很多成癮父母是盡忠職守的,平時慈愛,但在他們沉溺於自己的成癮行為時,很難意識到外在訊息,在那個片刻,他們是無法覺察「自己的沒有回應」,對孩子的自尊而言,是相當傷害的.並且,父母的情緒驟變,一下子熱情,一下子冷漠,造成孩子的情緒兩極、混亂、缺乏安全感.同上例,年幼的孩子不小心在大賣場跌倒,回家跟正在打電動的爸爸討拍,平常都會跟孩子玩、但此時正沉陷在遊戲中的爸爸,可能會聰而不聞,或敷衍地摸摸孩子的頭,叫他去一邊玩,讓孩子又傷心又失望.大部分時間都很好、偶爾變得很糟糕的父母,會養出沒有安全感、焦慮的成年人,總覺得事情會在哪裡出錯、焦慮的成年人.此外,成癮型父母會傾向於以控制和干涉來平衡自己對孩子的忽略.6.憂鬱型父母憂鬱型父母要應付自己的情緒已經是困難的,遑論去傾聽、陪伴、理解孩子的情緒感受.這些孩子通常得自立自強,有的甚至需要返過頭來關照罹患憂鬱症的父母,看似堅強,實則內、外皆艱辛無比.憂鬱型父母的焦慮也在自己身上,但通常是自己做錯什麼、擔心能不能把事情做好等負面意念.能量很低,情感冷淡疏離,也無法參與家庭生活,不得不出現時,經常顯得暴躁或悶悶不樂.同上例,年幼的孩子不小心在大賣場打翻東西,憂鬱型父母可能面露痛苦地跟孩子說:「下次不要再這樣了,好嗎?」表面上,孩子似乎沒有被很糟糕的對待,內心裡,孩子可能因而產生罪惡感,責備自己給父母帶來麻煩了.本文由<創傷、發展與療癒>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延伸閱讀:造成情感忽視的12種父母!修復自我,停止代間傳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