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學習情緒能力重要的開始,父母更是孩子重要的情緒支持者.但父母們都難免會遇上孩子情緒失控,不論在家裡或是在公開場合出現尖叫哭鬧,身為爸媽卻不知道能怎麼幫助他,心裡充滿無力和心疼,甚至有時會克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更覺得自己好失敗⋯⋯,父母該怎麼面對孩子的情緒失控呢?也許我們可以先來好好理解,孩子情緒失控時可能隱藏的訊息面對孩子的失控情緒,你可以這樣理解情緒的英文是Emotion,有種解釋是Emotion=EnergyinMotion,即情緒是流動的能量.管理情緒,並非壓制它,而是需要給予出口,讓它流動起來.學齡前期孩子對情緒的認識、表達,還處在懵懵懂懂的階段.他們大喊大叫、摔東西、發脾氣,都是在用直接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而情緒本身,其實,是有輕重之分的.而學齡期的孩子雖然更能表達自己,但當情緒很高張時,也可能無法表達的很清楚,若再加上面對父母當時生氣的情緒,也可能會很緊張與有壓力因此,面對孩子的情緒,如果把它比喻為一個情緒溫度表,溫度越高,等級也越高,情緒便越激烈.不同的情緒等級,還有著不同的身體語言訊息,也可多了解孩子的情緒逐漸高漲的過程中,他會有哪一些身體的反應與表達,也協助父母有更多的資訊可以了解.如果我們能早一步,及時察覺到孩子的情緒溫度,在達到爆發區之前就積極介入,那麼也許就有機會避免孩子的情緒,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先陪伴理解情緒,後討論處理的方式面對孩子的失控情緒,對父母來說的確是很挑戰的過程,但也是陪伴孩子能更認識自己情緒的重要過程,下面的方式也提供給父母參考:1.幫助孩子表達,減少無助感,並用語言描述情緒,同理他的感受孩子面對失控的情緒,常常許多時候他不知道如何表達,當他可能還沒有辦法說得很清楚時,我們能先好好引導他描述剛才發生的事情,專心聆聽,覺察孩子的情緒與描述的細節,並在需要時好奇得探詢一下,目的是引導孩子更完整得表達心情感受、事情經過與想法.關鍵是同時間我們要覺察自己的情緒,不斷提醒自己放寬、放慢,提醒自己我們是在教育孩子,不是在解決問題或審查犯人,這樣的自我提醒,平常處理孩子的大小事情時就要注意.在更了解事情的過程後,就可以先幫助他描述現在的情境以及他的情緒,同時也是在示範給他看,他可以如何理解自己心情一方面可以減少孩子的無助感,因為他知道你接收到他想表達的意思了,另一方面也藉由同理孩子的感受,來安撫他當下的心情2.陪伴孩子找情緒出口,慢慢找到宣洩的方式有的時候,面對生氣、難過、悲傷的情緒,父母如何處理這些情緒也會很影響孩子,若是學習到「不能表現出來」,不能哭、不能生氣、不能軟弱,從小被這樣教育到大,很自然也會拿這一套來規範孩子但其實,沒有被表達或釋放出來的情緒,憋在心中很容易「內傷」,甚至默默長成暴力或自卑,因此也這是一個時機,讓我們有機會和孩子一起用更適合現在的方式來找到宣洩的方式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給孩子久一點時間,陪在他身邊,讓他知道他可以安心的宣洩情緒,是很好的幫助,也是珍貴的教育機會. 難過的時候,你可以這樣說:「如果難過就先哭一下,媽媽陪著你」生氣的時候,可以給孩子一種安全發洩的建議:「生氣的話可以槌這個枕頭,發洩一下」3.教孩子下次如何表達 當孩子的情緒慢慢趨於平穩時,可以擁抱他、和他一起做深呼吸,或是其他適合你們互動的方式,當孩子平靜下來後,也比較能聽進去父母的教導,這個時候要做的不是指責或檢討他剛才的行為,而是溫和且堅定的告訴他:剛才他的方式周圍的人無法好好懂他,他其實可以怎麼說或是怎麼讓其他人知道他需要什麼,透過一次次教導孩子正確表達,慢慢的孩子就會知道,清楚說出自己的需求,比起哭鬧還要能達到目的.4.提供孩子新的選擇在練習新的選擇上,不要只給否定句,有可能更進而與父母唱反調,這時候可以正向的敘述,再加上一個「選擇」,給孩子一些自主性和空間,他們更容易從兩者之中做一個選擇去做喔! 情緒沒有對錯,父母也會有情緒,而我們可以先覺察自己再陪伴孩子情緒教育的示範之一,就是讓孩子能體察並說出自己的情緒,所以父母在處理孩子行為時,如果能更準確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對孩子來說會是很好的學習.切記,情緒沒有對錯,反而是當孩子卡關時,你若能敏感地幫他說出當下的情緒,對他來說就是一種同理與解放.父母也是人,也是在學習與面對自己的情緒,我們不需要當一個完美的父母,更重要的是,我可以有自己的情緒,甚至也會犯錯,但即使如此我也仍舊願意接納我的生氣、我的失控,了解我的需要是什麼,一次一次慢慢的調整,我也會有做不好、對自己生氣的時候,但沒有關係,我也都可以調整與學習,並且欣賞我的調整,而這也是我們可以運用自己和孩子示範與相處的.親子關係與孩子的情緒對焦12/3、4,我與林珮汶心理師將於薩提爾協會會帶領「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兒童情緒調適成長團體」也將邀請家長與孩子有一個共同參加的下午,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報名參加.本文由<陸思如諮商心理師-在關係中與自己溫柔相遇>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