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這個問題之前,想和大家聊聊下面兩個問題:️1.你的孩子認為他能把書讀好嗎?當孩子在學習上遭遇挫折,發現自己怎麼努力還是無法理解課本的內容,或是成績退步.孩子開始抱怨︰「我不想去上學,不想要考試!」「功課太多,不想寫作業了……」如果父母沒有去理解孩子遇到了什麼挫折,只是責備孩子︰「唸書是學生的本分,趕快去唸書!」,當孩子不斷遭遇挫折,卻得不到父母的關心或協助.最終,孩子可能會認為「我沒有能力把書讀好」、「我不是讀書的料」,而產生自我跛足信念.自我跛足指個體事先為自己的表現製造障礙或尋找藉口,以為未來可能的失敗預留理由.這樣的狀況到了課業壓力更大的國中會更嚴重,因為一旦孩子認定自己「不管怎麼努力,都不可能會考好」,自然就不會想讀書了.因此,孩子對學習的信念非常關鍵.2.到底為什麼孩子要上學?另外,很值得思考的是,到底為什麼孩子要來學校讀書學習呢?如果你現在問自己這個問題,你會得到什麼答案呢?有些父母會說法律規定的,的確,國高中階段是義務教育.我會跟不想上學的孩子說︰「法律就是規定要來上學,這也在培養「勉強自己」的能力.「因為之後你去工作,總不能不想上班就遲到早退,或是就乾脆翹班吧?因為這樣你就沒辦法養活自己.「老師現在每天來上班,上班前也好想賴床,但要養家活口、繳房貸,還是不得不來上班.而你現在來上學,也是在培養「勉強自己」這個能力.」「老師也很好奇,雖然你一直說不想來上學,是什麼還是讓你每天來呢?」這樣說,一方面能同理孩子的辛苦及困難,肯定孩子在面對上學這個有壓力的情境中,其實已經在練習「勉強自己」了,也肯定孩子勇於面對.讓孩子知道他的努力,大人都有看到.父母也可以和孩子討論讀書對自己的幫助,例如之後想出國玩,所以想把英文學好;想要攀登百岳,因此對於地理很有興趣;以後想當老闆,那麼數學要學好,錢才不會算錯.撇除法律層面,身為大人的你,認為讀書是一件有價值、有意義、能幫助到你的事情嗎?還是從小你讀書是為了應付考試、考上好學校呢?培養孩子的「內在動機」,如果孩子覺得學習是有趣、有用的,是因為自己想唸而唸書,會比「外在動機」(例如為了得到獎賞、得到讚美)來的長久.因此,這個問題值得親子一起討論,唯有陪著孩子找到讀書的意義及價值,學習動機才有可能長久.如果孩子只想當YouTuber…很多孩子想當YouTuber,我認為父母不需要斥責孩子說︰「不要想這些有的沒有的,趕快去唸書!」父母可以陪著孩子找到上學讀書和當YouTuber之間的關聯,例如:國文要學好,才不會誤用成語或是錯字連篇,導致貽笑大方;而用詞遣字更加精準,也能吸引受眾.想要做哪方面的YouTuber,那個專長也要好好學習.除此之外,要做出一支影片,還需要學習寫腳本、拍攝、後製剪片、宣傳……等.如果孩子一心只想要當網紅,但卻沒有人生經驗、工作經驗的累積,甚至求學階段都不願意學習,拍出來的內容可能也很膚淺,無法打動人心.下次,當孩子說他想當YouTuber,父母可以鼓勵孩子直接拍個影片、上傳到YouTube看看;而不是叫孩子趕快去唸書,不要想東想西.唯有孩子親自嘗試後,才能看見夢想和現實的落差,也能釐清自己究竟是否真的想當YouTuber.你現在願意花時間閱讀這篇文章,代表這篇文章對你來說是有幫助的.對孩子而言也是如此,當學習對於孩子來說有壓力時,孩子也需要一個理由來說服自己繼續努力.而實際上,無論學習任何東西,就算是自己很有興趣的東西,都還是有壓力的.學習動機就是學習的「發電機」,當孩子願意學習、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學好,孩子就能自己主動去唸書,不需要家長三催四請了!本文由<蔡宜芳心理師的心靈港灣>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