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能生氣,而是好好生氣!「媽媽生氣好可怕喔.」睡前跟孩子們禱告窩窩心時,Joy突然開口說道.我:「哦?我今天有生氣讓你覺得可怕的時候嗎?」Joy:「有阿,剛剛Vicky壓到你的頭髮的時候.」原來是稍早Vicky在我背後翻滾,結果我直接聽到一排頭髮被拔下來的聲音……我:「那是因為很痛,我痛到大叫啊!」Joy:「你大叫很可怕啊,不過你以前生氣更可怕,除了大叫還會摔東西,但你現在不會了.」我:「所以我有進步對吧?」Joy:「恩,但你還是會生氣.」我:「我一定會有生氣的情緒呀,我也是人,每個人都會生氣.」我停了一下,接著繼續說:「生氣是很正常的,就跟快樂、傷心、害怕一樣,都是正常的情緒,不是不能生氣,而是要練習好好生氣.」我:「而且生氣也有它存在的必要性,當我們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時,我們會感到生氣,生氣讓我們有能量去反抗,和表達我們的需要跟界線.」Joy:「還有不被尊重時,也會生氣.」我:「對,覺得不公平或不被尊重,生氣能讓別人知道我們的訴求.」我:「但我們不能因為生氣就去打別人,或是破壞東西,我們可以有意識的表達憤怒,但不能讓它變成暴力.」「要先去調整.」Vicky說.「對,當很生氣時先去調整,才不會不小心把情緒宣洩在別人身上.像是我中午有情緒,但我就先不說話,也告訴你們我在調整,等我好一點,再去跟你們溝通我的感受和需求.」我:「雖然我有時還是會不小心失控的大叫,我也還在練習好好生氣,我們一起練習好嗎?」孩子們點點頭,我們互道晚安. 許多人誤會正向教養,或是正面管教就是不能生氣,不斷壓抑與忍耐,導致情緒層層疊加,累積到最後反而形成更大的爆發. 比起不生氣,更重要的是好好面對自己的生氣在<最好的教養,從接受負面情緒開始>中提到,憤怒不等於暴力,不應該混為一談,憤怒是有建設性的,而暴力則是毀滅性的. 憤怒或生氣是一種情緒,他涉及跟我有關的事,我的需求、我的界線、我的想法以及我的價值,好好面對憤怒,能幫助我更知道自己在意什麼,並且練習說「不」,在衝突中找到與外界的平衡點.而暴力卻是壓抑憤怒,不知如何處理強烈的情感,所以把這股能量投射到他人身上,為的是保護自己. 「都是你害的!」透過指控、傷害與破壞,把不滿歸咎於他人的問題,但實質上,是在掩蓋面對憤怒的無力與恐懼.每個人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憤怒,包括孩子.當一個孩子的憤怒未被聆聽、理解與接納,對於憤怒的各種痛苦與恐懼,就會隨著孩子長大成人後,繼續住在他心裡. 允許你內心的孩子可以憤怒告訴自己「我可以生氣,我生氣是正常的.」當感到生氣與憤怒時,先不急著反應,而是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去體驗,並好好檢視這股怒氣從何而來,明白自己的界限,以及未被滿足的需求是什麼,練習去表達自己和傳遞非暴力的訊息. 你是你孩子的榜樣.當我們從自身開始練習,我們就能讓孩子明白,憤怒不會摧毀他,他有權利拒絕任何不尊重的侵犯,他可以擁有自我,並表達自身需求,你可以生氣,孩子也可以生氣,一起練習好好生氣,培養彼此捍衛與表達的能力.PS.無論是被拔頭髮還是踩到樂高都會讓我想怒吼啊! 先同理與接納自己才有辦法同理與接納孩子正念育兒正向教養意識父母口羊太太張瑋玲延伸閱讀:走出體制不等於逃離體制!幸福與學歷無關與其犯錯不如跟大家一樣,孩子也在原地踏步嗎?讓孩子先接納犯錯的自己孩子爭吵怎麼辦?教孩子「非暴力溝通」,描述事件、感受、對他人與自己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