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露營第二天,Joy哭著跑過來跟我訴苦.我:「發生什麼事呢?」Joy:「剛剛我跑去找他們兩個,他們就跑回來,結果我跑回來他們又跑掉,他們都不理我.」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每次只要同行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兩姊妹總會輪流跑來找我哭訴自己被丟下.我:「我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但你看起來很難過.」Joy:「對,我很孤單...」她說完後開始大哭,我默默在旁邊切水果,沒特別說什麼,只是讓她哭著.過程中,Vicky跟另一個孩子都有輪流跑來找他,但Joy說他還在調整,於是他們又跑去玩了.等Joy平靜一點後,我問她:「你有想去跟他們核對一下剛剛發生的事嗎?」Joy:「我害怕他們不理我...因為他們剛剛都不理我...」說著說著,她又哭了起來,我想了一下,接著開口問她:「你知道人生腳本是什麼嗎?」她搖搖頭.我:「就是我們透過一些經驗,會得到一些結論,而這個結論就可能成為你的人生腳本.我想到我小時候很不喜歡三人行,因為常常一個人落單,於是我那時得到一個結論:三個人之中我是多餘的.所以只要三人行,我就會默默退到後面,然後可能另外兩個人沒發現繼續聊得很開心,我就會再次應證這個結論.但,真的是這樣嗎?他們真的不想理我嗎?真的是我想的那樣嗎?對於「我是多餘的」這個想法,是事實?還是我誤會了呢?」 Joy靜靜地聽,我繼續說道:「類似的狀況上次也發生過,你說他們都不理你,但我看到他們剛剛都有跑來找你,而你在調整所以沒加入,那他們真的都不理你嗎?如果不想理你,還會特別跑過來找你嗎?」我:「我觀察到你很喜歡幫助別人,別人有需要你很願意提供協力.你也常常關心別人,我可以感受到你的溫暖與友善.同時你也能很精準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你在社交上是很有能力的,我真的這麼覺得.」我:「有時候我們跟別人想玩的遊戲或想法不同,可能會感到挫折或孤單,你可以先調整情緒再去跟他們討論,或是留在這裡跟我一起煮飯,或是想想一個人可以玩什麼,你是有選擇的.」Joy聽著眼眶泛紅,她點點頭,我請她思考一下我說的話,並告訴她,如果有需要,我也可以陪她去跟Vicky還有另一個孩子溝通,但需要由她自己開口.過了一陣子,她說她好了,要去找他們.我:「要我陪你去嗎?」Joy:「不用,我自己可以.」說完她就跑掉了,沒多久就聽到遠方傳來三個孩子的笑聲. 你所在意的可能是心中未解的議題其實在上一次露營時,也是發生一模一樣的狀況,但那時我沒有處理得很好,因為我自己內在也還有傷口沒處理.「三人行我是多餘的」這是我心裡的痛,而當看到孩子經歷跟我一樣的狀況時,我很難安定平穩地去面對,而是過度介入了孩子們的人際,不過因為有上一次的經驗,也讓我覺察到:我為何這麼在意?因著孩子,我才能發現潛藏在自身觀點中的bug,並反問自己:「這個邏輯合理嗎?」「這是事實嗎?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我做了不同的選擇或反應,還會是同樣的結果嗎?」我們常常會陷入自己在過去所設定的人生腳本裡,或許,這個腳本已經不適合你了,或許,我們可以重新選擇,想演什麼角色.不是被動的受害者,而是主動的做出選擇,成為一位當責者.從「三人行我是多餘的」變成「三人行我是自由的」,我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加入,跟大家一起很好,自己一個人也很好,我不用勉強自己去附和,或玩不想玩的遊戲,謝謝孩子,我又再一次療癒了自己.正念育兒正向教養意識父母口羊太太張瑋玲延伸閱讀:走出體制不等於逃離體制!幸福與學歷無關與其犯錯不如跟大家一樣,孩子也在原地踏步嗎?讓孩子先接納犯錯的自己孩子爭吵怎麼辦?教孩子「非暴力溝通」,描述事件、感受、對他人與自己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