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甘苦談﹞無聲的族群 依比最近的角落來到了台灣族群,為了讓孩子們更了解台灣是一個多元民族,上星期的親子作業老師請孩子們回家問問家裡的人來自哪兒?那兒的族群有哪些特色?記錄下來後帶去學校和同學們分享. 看著老師的例句:「我要介紹我的XX,他來自____,那邊有......特色.」媽媽我想了好久;簡單點就直接介紹:「我要介紹我的爸爸,他來自高雄,是閩南人,他說的是台語......」就好,但如此索然無味實在不是我的特色(?),媽媽我什麼沒有,鬼點子最多,更何況既然要讓孩子們認識多元族群,不如就來點更特別的族群. 仔細想了下,我和依比說:「我們來介紹一個絕對沒有同學跟你一樣的族群好不好?」聽到媽媽這麼說,六歲小孩馬上上鉤,興致勃勃地追問:「是什麼是什麼?」 「是......聽不到的人.」 「我知道!是聾人!」果然是我的孩子,姊妹倆馬上異口同聲回答. 「對,你們都知道,可是其他小朋友可能不知道,所以我們來介紹一下.他們很特別喔,不是用嘴巴說話,是用哪裡來說話?」 果然,兩小想都不想就搶著說:「是用手,是手語!」 為了讓小孩能更了解一點點手語,媽媽特地去挖出了我深藏多年的手語課本,想當初為了上課為了翻譯員考試,翻譯課本上密密麻麻的筆記,沒想到一晃眼竟也十多年未曾使用了. 找出了最基礎的<手能生橋>,再翻出小朋友比較容易記下也比較有趣的幾個動物手語,成功引起兩小的興趣,認真記下媽媽教的介紹方式和幾個動物手語,開心去學校和同學老師分享了;就連一旁的鴨鴨也直嚷著明年的鄉土語言要選手語~~ 其實媽媽知道老師原本的用意是希望孩子們介紹閩南、客家、原住民之類的族群,但媽媽的私心還是希望孩子們也能理解台灣的多元族群中,還隱藏了一群「用手發聲」的聽障族群.或許不符合老師的要望,但能多讓一個孩子知道這無聲的族群就是多種下一顆小種子阿. 即使脫離了手語圈這麼長時間,心底的熱血總是沸騰著,總是希望有一天還是能回到那曾經讓我惦念著的圈子,更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夠用同理心、看待每一種不同的族群. 台灣多元聽障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