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只教孩子自我保護:你不能不知道的熟人性侵害﹞文/吳東彥諮商心理師你都如何教導你的孩子「自我保護」呢?「陌生人給你的飲料,你絕對不能喝喔!」「如果有不認識的叔叔、阿姨要給你糖果,帶你去玩,絕對不能跟著走喔!」「盡可能減少出入聲色場所,那些地方很複雜,容易發生危險.」「不要約網友見面喔,他們是圓是扁,是何居心,我們都不清楚!」我們時常教導孩子提防不認識的陌生人,避免出入危險的場所,以保護他們的人身安全.但是,你知道嗎,你身邊的家人、朋友、親屬,可能都比陌生人還要來得危險喔!修但幾咧~這怎麼可能啊?!東小編搜尋了衛生福利部的資料,統計後發現:在過去十多年來,熟人之間所發生的性侵害比例,明顯高於陌生人.▲<她和她的她>講述女學生被理化老師性侵,卻經歷父親、師長等人的不信任的故事.(圖片來源:CTwant)2019~2020年的數據:性侵害最常發生在朋友之間,佔35%.陌生人發生性侵害的比例,佔5%.網友發生性侵害的比例,佔9%.直系血親(6%)與旁系血親(6%)發生性侵害的比例,竟然比陌生人(9%)高.親屬(直系血親+旁系血親,共12%)發生性侵害的比例,高於陌生人的比例.看了之後,東小編自己都原地嚇到.而且,這還不是最恐怖的! 我們再來看一下性侵害發生的地點:發生率第一名是:居家住所.如果對照上面的統計數計,性侵害很可能最常發生在:你家、或熟識的人家中.我們以為很安全的住所、學校,不見得真的比較安全.特殊場所,包含:KTV、酒吧、網咖等,不見得真的比較危險.登登登愣~~~這也太顛覆我們的想像了吧,這樣以後是要怎樣教小孩?!若熟人性侵害的發生才是大宗,或許我們在未來的性教育上,應該有幾個可以重新思考、調整之處.重點並非獲得孩子的同意即可,身體界限的維持需要堅定守護我時常聽聞許多家長、老師會向孩子說:「別人如果沒有經過你的同意,都不可以亂摸你的身體喔.」我認為這樣的說法,其實是有危險性的.請你們想像一個畫面,若我們將一個有犯意的成年人,與一名天真活潑又可愛的7歲小孩關在一個密閉空間,這位成年人可以有多大的成功機率,在徵求孩子的同意後,觸碰他的身體呢?我想,若是這位成年人真的具有犯意,他絕對可以想出一百種徵求小孩同意,並且觸碰他的身體的方法.因此,在未來的教導上,重點並非是獲得孩子的同意,而是我們需要堅定地讓孩子知道:「你身體的隱私部位,不管你同意不同意,別人都是不可以觸碰的!」 身體界線才是重點,而非孩子與加害者的關係若是陌生人、熟人,都很可能是加害者,那麼,我們就不會只要孩子提防那些「不認識的叔叔與阿姨」,而是需要引導孩子留意「身體界限」.例如:我們可以說:「不管對方你認識不認識,沒有人可以隨意觸碰你的身體.」(面對年幼的孩子,我們就更需要具體化哪些身體部位是不可以碰觸的) 別只強調「自我保護」,也須預先培養求救的勇氣我們常常會教導孩子許多保護自己的方法,例如:不能吃別人的飲料糖果.不能隨便跟著別人離開、不能輕易發送自己的個資與照片等.但是,若我們「只是」強調要孩子「懂得保護自己」,當他們卻不幸面臨性侵害事件,這有時候反倒會讓孩子自責:「都是我不懂保護自己,才讓自己遇到這些事情!」為了讓孩子能夠在發生性侵害事件後,能夠有求救的勇氣,我們需要在這些事情發生前,就先傳達讓孩子們知道:「如果有人觸碰你的身體,或是你被侵害了,讓你受傷了,你一定要告訴我,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保護你,我不會罵你,我會幫助你!」簡單的說,「教導孩子自我保護」是我們的善意.但是不要讓這些自我保護的概念,反倒造成孩子的自責,甚至讓他們不敢求助. ▲<她和她的她>劇照.(圖片來源:四方四隅文娛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受害者只需承擔療癒的責任若是性侵害事件真的不幸發生,受害者只需要承擔療癒自己的責任,他們並不用對性侵害事件負責.因此,我們不需要檢討受害者,認為是他們不小心,或是他們個人的因素才釀成性侵害事件.否則,這很容易讓他們陷入沈重的自責、罪惡的情緒而難以從中復原.本文由<創傷、發展與療癒>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延伸閱讀:受傷不是你的錯,但你要為了療癒負責人格特質與大腦發展有關!引導孩子思考,聊出好教養你無意間對孩子「情感忽視」嗎?導致情感忽視的12種類型父母(上)造成情感忽視的12種父母!修復自我,停止代間傳遞(下)孩子被霸凌有10種跡象!陪伴孩子面對霸凌創傷,請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