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家有三歲以下孩子的家長,常常都會詢問我一個問題:「當孩子打人或咬人,或者是被打或被咬的時候,大人應該怎麼處理?」在孩子三歲以下,這件事確實發生的機率高很多,為什麼呢?原因以及處理方式,我將在本文依序說明.一、理解孩子行為背後原因:發展成熟度尚不足「三歲以下的小孩內在的衝動比意志力強,請理解此年齡階段的孩子不是故意的.」有時候當有其他人侵入了他的安全範圍,或是他當下在做的事情被其他人打斷、他的東西被人搶了,而那些讓他感覺到不舒服的人,其年紀跟他相若、不是一個大孩子或是大人的時候,基於動物本能,通常三歲以下的孩子會很直覺的做出反擊.來自反擊的情況通常都是用推的、用打的、用咬的.我也見過有一些小朋友他們打人時,還會連發做出這些攻擊行為.可能有些爸爸媽媽就會覺得:「哎呀~你怎麼這麼沒禮貌你打人!」、「你為什麼不用說的?」.其實這是因為,三歲以下的孩子還沒有發展社會性行為,能力還不足夠讓他當下可以用語言去表達他的需求,所以還是我常說的那句話:「不要把我們對五六歲孩子的要求,放在兩三歲的孩子身上,」這樣我們是錯怪了孩子的.當然我們作為一個父母也知道,我們的孩子很可能在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情況下,被人這樣對待,心裡是很不好受的.當下若你感到很生氣、感覺到很傷心,也請你們要了解,對方的孩子真的不是故意的,而是他們發展的成熟度還沒有辦法足以讓他控制好自己,去做正確的對應.如果你的孩子都是三歲左右,或三歲以下,孩子在一個幼兒團體裡面跟別人互動,你看到有些孩子特別會有這種情況,請不要對他貼標籤,不要讓那個父母、那個孩子傷心.我知道有些孩子可能衝動比較大,但學習正確的應對行為是需要時間的.二、勿用情緒話的方式處理孩子行為:只會創造更不和諧的環境氣氛,讓這些行為增加根據我在幼兒園這麼多年的經驗,我發現在孩子打人、咬人間的攻擊議題上,「大人愈情緒,孩子的問題愈持續,」這是我們需要省思的.為什麼這樣?很可能是因為,我們大人習慣用負面的情緒來處理孩子的問題,從中也讓孩子吸收到這些負面情緒.當孩子下次再出現這些案件的時候,大人與孩子間會有更大的情緒、發生更大的爭執.在幼兒園裡面,我曾經看過有些老師是比較浮躁的,他面對孩子這些問題會感到比較厭煩,那他的教室裡面出現這些問題的頻率,也是比較多.但是在一個情緒較穩定老師的教室裡,當這些問題出現時,孩子相對都會比較溫和.所以,如果我們看到孩子在家裡,永遠都一直在打來打去、鬧來鬧去,而且越來越激烈,或許這是一個給我們檢視自己的機會.三、先關心受害者,並以身教示範正確的處理方式發生打人事件時,我們要首先安撫受害者,而不是先去罵那個是施害者.很多時候,我們會以為說先去罵那個施害者,就是我們保護受害者最好的方式,其實不是的.你的罵、你的兇,其實並沒有長期的教育效果.舉個安撫情緒的例子,提供各位參考:「哎呀~你發生什麼事情了?」「嗚嗚~他打我」「他打你,你覺得很傷心是嗎?」「對」「你有沒有哪裡受傷了?」「嗚嗚嗚~這裡~」「這裡有點痛是嗎?」你先去安撫、照顧那個受害者,在你照顧受害者的同時,施害者他看到你這樣做,情緒也會因此而慢慢地緩和下來.在場的任何小朋友看到這個情況,也可以透過你的示範來去了解到:「要怎麼去安撫一個受傷或是哭鬧的孩子」,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身教行為.四、再了解施害者為何如此再來,當你安撫完受害者之後,我們再來處理施害者發生什麼事情了:「你剛才打他了,是什麼原因呢,可以跟我說嗎?」(請注意,不要用質問、對立、批判、責備的方式,而是要用一個有愛、好奇的方式,來詢問發生什麼事情了.)「剛才他搶我玩具~」「哦~原來是你的玩具被搶了,所以你覺得有點生氣是嗎?」「是」「你生氣了,所以才動手打別人了對不對?」「對」「但是打人的行為是不對的~打人會讓別人很傷心喔!」當大人這樣講,我相信孩子一定能漸漸的接受到你的教育,去修正他的行為.五、在孩子沒有被同理或理解時,強迫孩子說對不起,並沒有真正教育意涵相反的,用負向語言去修正孩子行為,其實是沒有辦法達到長期的教育效果,而且是會嚇到孩子的.例如:「你這樣子很沒禮貌,你知不知道!」「你怎麼可以這樣打人呢?!你害別人哭誒!」然後很多時候我們大人會有一句話:「請你跟他說對不起」!其實,在孩子還沒有被同理、被理解,且沒有了解自己的行為錯在哪裡時,你逼著他對不起,這個對不起就算說出來,也沒有真正的教育內涵.所以我認為透過對施害者予以關懷、予以好奇的對話,才是比較合適的處理方式.不著急讓孩子跟別人說對不起,要先讓整個事件都被同理、被了解,我們最後再做「對不起的善後」.當你了解他為什麼做這件事情的原因,同時讓他感受到你也是同理他、你願意幫助他的時候,這時候你再說你剛剛打到這個小朋友,讓他很傷心,你願意跟他說對不起嗎?他的道歉才是有真正的教育意義,這個做法跟大家分享.希望在孩子的爭執裡面,我們能夠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更多的接納,不要對孩子貼標簽.願我們在孩子的這些事件裡,能用更正向、情緒更穩定的處理方式,逐漸培養他們怎麼彼此互相尊重、互相關愛.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羅寶鴻安定教養工作坊一週一練習52週羅寶鴻安定教養實踐本文由<羅寶鴻老師>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延伸閱讀:有品質的陪伴,接納孩子特質、內心的愛就會開始重新流動「不准哭!哭能解決問題嗎?」擁抱不被允許哭泣的內在小孩…羅寶鴻老師專欄:「我不夠包容孩子的表現,太急於導正孩子」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