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親子衝突變多了嗎?你覺得孩子不好溝通、離你越來越遠嗎?其實,孩子不好管教或高親子衝突,可能和你對孩子的「教養風格」有關.一起來看看如何調整教養風格吧!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升上國中後,開始變得叛逆.其實,青少年是兒童到大人的過渡期,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意見,不想再被管教或掌控,這也代表孩子長大了!但在諮商室裡,孩子跟我抱怨爸媽很嘮叨、碎碎唸,希望他們更認真唸書;而孩子的期望則是能擁有更多自由,像是可以和朋友出去玩等.有些家長面對孩子態度的轉變非常訝異,也感到受傷︰「小時候他都黏著我,跟我感情很好;現在卻說討厭我,還會頂嘴、對我罵三字經,怎麼會變成這樣?」這幾年在學校工作,深深感受到每個家庭有多麼的不同,有些父母專斷獨裁、緊迫盯人;有些採放牛吃草的方式;有些對孩子十分寬容溺愛.柏克萊大學心理學家DianaBaumrind將「教養風格」依據父母對孩子的情感回應及行為要求,區分為四種不同的教養類型,分為民主威信、放任溺愛、專斷獨裁、淡漠忽視等四類.你也可以看看,你的教養風格是屬於哪種類型呢?1.民主威信型「民主威信型」的父母高情感回應、高行為要求.即溫和而堅定的態度,要求合理、有彈性,且標準清楚一致.高情感回應是給予孩子高關懷、高支持,溫暖回應孩子的需求;高行為要求是堅定的表達需要孩子遵守的規定及原因,像是孩子吵鬧不願意坐汽車安全座椅,和孩子說明坐汽座是為了保護他的安全,就算孩子再吵鬧也不會解開安全帶,不然就是下車,不能一起出門.2.放任溺愛型「放任溺愛型」的父母高情感回應、低行為要求.對孩子較為寬容、規定少、包容性高,允許孩子自由表現出情緒及衝動行為.這樣的孩子較為自我中心,較易衝動,人際關係不佳.3.專斷獨裁型「專斷獨裁型」的父母低情感回應、高行為要求,和寬容溺愛型剛好相反.要求孩子絕對服從,甚至動用體罰,對規則缺乏解釋,希望孩子乖乖聽話.這樣的孩子可能表面不敢反抗,但內心不滿卻不敢表達出來,導致孩子易被激怒、較為情緒化.4.淡漠忽視型「淡漠忽視型」的父母低情感回應、低行為要求.父母可能因為經濟或其他因素與孩子關係十分疏離、放牛吃草,對孩子沒有什麼要求,也很少回應孩子的需求.這樣的孩子較為我行我素,較難適應學校規定及反抗權威.這幾年我和青少年的輔導工作中,除了民主威信型的父母,其他三種類型的教養模式,可能會產生不同親子關係議題︰父母管教方式若為「放任溺愛型」,使孩子從小在家就有「被寵壞」的狀況,到了國中階段,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就更管不動了!父母常常和我抱怨︰「我管不動他,我昨天晚上11點拔掉網路,他就威脅說要自殺、用頭去撞牆!」「她瞪我的那個表情,好像我是仇人一樣…」孩子激烈的情緒或行為也讓父母感到害怕,而更不敢管教孩子. 因為「放任溺愛型」的父母長期採用高情感回應、低行為要求的模式,造成孩子予取予求、討價還價,甚至用情緒勒索的方式來要脅父母.其實,孩子並不會因為你答應他的要求而覺得你愛他.像是孩子想要吃泡麵當早餐,如果你應允了,當孩子下次再提出其他要求,但你卻不同意時,孩子反而可能會頂嘴︰「為什麼上次早餐可以吃泡麵,今天我要吃雞塊當早餐卻不行?」因此,從小的時候,給予孩子高行為要求,亦即「明確的規範」十分重要.像是使用網路的時間就是固定的,否則當孩子到了國中,出現網路成癮的狀況時,父母卻因為怕孩子的激烈反應而不敢約束網路時間,也讓學校老師很難施力.和「放任溺愛型」剛好相反的,是「專斷獨裁型」的父母.曾經有個家長問我︰「我每天準備三餐給他吃,中午還送便當過去學校;他身體不舒服、跌倒受傷時,我也是第一時間帶他去看醫生.我對他不夠好嗎?為什麼他感受不到我愛他?」的確,為什麼父母的關心,對於一些孩子來說,卻像是責備呢?因為「專斷獨裁型」的父母,孩子感受到的是高行為要求及低情感回應.縱使父母每天幫他準備三餐、帶便當,食衣住行都照顧得好好的;但孩子只感受到「被要求」,像是要好好唸書、不能和朋友出去,孩子感受不到「被愛」的感覺,而容易產生頂撞父母、不服從管教的狀況.因此,「專斷獨裁型」的父母可以改為高情感回應,像是當孩子考差時,不是問孩子︰「你怎麼考這種成績?」,而是改為關心孩子︰「你這次沒有考好,會不會有點失望?」而「淡漠忽視型」的父母,父母可能忙於工作或身心狀況不佳,而無法給予孩子需要的關愛及約束.父母的低行為要求及低情感回應,使孩子感受到的是「不被在乎」,這樣的孩子在家裡感受不到被愛,很有可能容易在外尋求網友或是男朋友,試圖在外找到溫暖.多數研究結論指出,「民主威信型」為最適合孩子的教養風格,孩子的心理健康、行為適應、學業成績…等整體發展結果最好.讓我們一起努力成為「民主威信型」的父母,使用高情感回應、高行為要求的教養方式,陪伴孩子身心健康的長大.本文由<蔡宜芳心理師的心靈港灣>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延伸閱讀:教養不同調!應對豬隊友,先處理夫妻關係心疼媽媽,也氣媽媽…他學會作弊說謊,是為了「讓爸媽滿意」學齡前爭相討抱、搶玩具吵翻天,手足爭寵父母可以怎麼做?當孩子不想改變,你還能做些什麼?父母先問自己5個問題孩子說不想上學、以後想當YouTuber父母該如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