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送來一盒蛋糕,說是要給女兒吃的.那天晚上,我們把蛋糕禮盒拆了,正準備享用時,女兒大叫:「那是我的!」我的表情疑惑,女兒接著說:「是阿姨要送給我的!」原來如此.我問:「那爸爸可以吃一些嗎?」「不行!」「那媽媽可以吃一些嗎?」「不行!」「可是,蛋糕這麼大塊,你又吃不完,為什麼爸爸媽媽不能吃呢?」「因為那是我的!」女兒很堅持.「這麼好吃的蛋糕,我們也想吃,你願意和我們分享嗎?」「不要!」女兒大聲說.我們常會要孩子分享,事實上,六歲以前的幼兒,尚未建立起「分享」的概念.如果你要他分享,他會覺得自己的東西即將被搶走.許多大人不明白,便指責孩子太過自私,或強迫孩子必須分享,孩子認為自己被掠奪,而感到難過、委屈或憤怒.有一次,女兒的幼兒園同學來家裡玩,看到女兒的一組公主拼圖,露出羨慕的神情,說:「哇!好漂亮喔!我好想玩呀!」女兒毫不猶豫地說:「送你呀!」對方還有些錯愕,女兒又說:「沒關係,讓你帶回家.」女兒一派大方.看到女兒如此豪爽,我忍不住問:「你怎麼願意把公主拼圖送給同學呢?」「因為他是我的好朋友呀!」「但,那是你最心愛的玩具耶!」「我可以和他分享呀!」如果你認真觀察,幼兒有時候也是懂得分享的;甚至知道,透過分享,能夠建立或維持友誼.前提是,他們需要心甘情願,而不是被迫分享.慢慢長大,孩子還會學到,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分享」比「獨佔」能讓彼此都獲得更多.像是,公園裡的盪鞦韆只有少少幾組,每個人輪流玩幾分鐘,大家都有機會玩到,也不傷和氣. 在團體生活中,孩子將自然體會到,分享不只是美德,還是有益的社交行為.再長大一些,當孩子的同理心逐漸發展成熟,看到其他人有難,會願意與對方分享自己的資源,這便是一種助人行為.像是,看到坐在隔壁的同學忘了帶鉛筆盒到校,願意與他共用自己的文具.有一天,太太帶了一包手工餅乾回家.晚餐後,我問太太:「那包餅乾是什麼呀?看起來好好吃的樣子.」「是需要排隊才買得到的手工餅乾喔!」太太邊說,邊撕開包裝,拿到我面前:「你想吃吃看嗎?和你分享!」「哇!謝謝老婆和我分享!」我說.女兒見狀,也吵著要吃:「那我呢?那我呢?」「好,也給你選一塊,和你分享喔!」太太笑著說.見機不可失,我對女兒說:「媽媽把手工餅乾分享給大家,這樣,大家都吃得到餅乾,大家都很開心喔!」「嗯!」女兒吃得津津有味,邊點點頭.上個月兒童節,女兒從學校帶回好多禮物,其中有一包餅乾.他一進門就把餅乾拿出來,大聲說:「等一下爸爸吃兩塊,媽媽吃兩塊,我吃三塊!」「喔!這麼好,為什麼我也有?」我驚訝地問.「因為我想和你們分享呀!」我知道,孩子漸漸學會分享了.與其要求孩子分享,不如直接做給他看.當他體會到,分享能讓快樂擴散,讓每一個人都開心,獨樂樂不眾樂樂,他便更願意分享.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陪著孩子一起閱讀這本溫暖的繪本<大熊熊和小紅鳥>.黑熊媽媽帶著三隻小熊住在洞穴裡;紅鳥媽媽帶著三隻小鳥在樹上築巢.風雨交加時,樹上的鳥巢被吹散了,小鳥們即將無家可歸.鳥媽媽只好帶著小鳥們去大熊的洞穴裡尋求庇護,大熊媽媽願意接納這些新鄰居嗎?帶著孩子看看動物世界裡的友善接納,感受分享時的溫暖與快樂.不需要說很多大道理,孩子自然明白分享與關懷的美好.小宇宙文化<大熊熊和小紅鳥:友善不同,接納不同,你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小宇宙文化,2023)新/書/介/紹:https://tinyurl.com/2qfmw694本文由<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延伸閱讀:有機會支配自己的生活時,哪怕只有一點點,都會比較有希望感別把父母的失望,與自己是否有價值劃上等號!讓孩子體驗挫折,但不是刻意折磨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