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前小孩每天使用螢幕兩小時,會造成大腦「白質」發育嚴重不足與混亂「白質」控制著神經元共享的訊號,協調腦區之間的正常運作.人類到了約二十歲時,白質才會在不同腦區逐漸發育完全,而其生長的時機與成熟程度,會影響到學習、自我控制與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自閉症與病態性說謊,青少年的「年少輕狂」的原因之一也是由於白質未發育完全.(來源:維基百科)外國研究機構比較兩組五歲前幼兒的大腦發展,「每天聽大人讀故事」vs「每天花兩小時看螢幕遊玩」這份CNN所報導的研究是由Reading&LiteracyDiscoveryCenterofCincinnati’sChildren’sHospital發表,結果非常值得各為爸媽參考.每天聽故事的小孩,學習能力較好針對五歲前小孩的大腦做MRI分析,發現「大人讀故事給幼童」與「小孩每天平均在螢幕環境玩兩小時」在「白質」(whitematter)發展上有顯著差異.新聞轉載研究中顯示,每天有大人閱讀故事給五歲前小孩聽,小孩在負責語言與識字區域的白質發展較好,這有利小孩的學習.這與我個人實際在教學現場發現閱讀理解力比較好的國高中生,經常提及小時候爸媽常常給念故事給他們聽,或陪他們看故事書.穩定度夠的國高中生,我抽樣問的結果,經常有一個快樂不填鴨考試的童年,同時親子關係都很好,經常有和爸媽一起閱讀的童年經驗.2張圖看大腦白質差異(大腦MRI有紅色的圖片)這是學齡前幼兒,經常有照顧者讀故事給他聽的大腦掃描圖.這份掃描中的紅色區域顯示出孩子大腦的語言和識字區域有組織的白質增長,這些區域將支持孩子在學校學習.(大腦MRI有藍色的圖片)這是一位學齡前兒童的大腦,可能每天平均花費約兩個小時透過螢幕玩.這張圖像中的藍色部分顯示了在同樣需要支持學校學習的區域中,白質發育嚴重不足且混亂.小孩的大腦前5年成長速度最快增加和有序發展白質對大腦跨足不同區域之間的溝通能力至關重要,提升了其功能和學習能力.如果沒有發展完善的溝通系統,大腦的處理速度會減慢,學習也會受到影響.除了大腦掃描外,這些孩子還接受了認知能力的測驗.每天使用螢幕超過一小時的五歲前小孩,在語文能力表現上較差,也更無法展現語言表達能力.且在辨識物品名稱上表現也較差.對比之下,經常有人陪讀書的小孩,認知能力分數表現較突出.專家建議如何讀書給小朋友聽專家說沒有最好的讀書給孩子聽的方式.但研究確實提供了一些訣竅,讓你的小孩更愛與更願意參與閱讀.1.從小跟他講話,並且回應他們的babytalk.2.唱ABC歌(我猜各種歌曲都可以吧).3.多問和小孩問答,同時可以一起想像編故事.4.挑選有趣角色的書,不要害怕用各種口音或聲音扮演這些角色.5.讓小孩指圖片,或字並且重複唸6.最重要的是,要開心.不要操之過急,要讓孩子快樂跑向終點我知道大家育兒有時候真的沒辦法,需要給孩子看一點螢幕好讓自己休息,貼出這個訊息並非想要增加爸媽給孩子看螢幕的罪惡感或指責.單純下午咖啡喝太多,只好起來做閱讀資料,看到這則新聞轉載醫學研究,覺得值得參考,整理上來給大家.最近有幾位家長傳訊來問幼稚園的語言學習問題,其實被問到的時候我有點詫異,因為我從沒想過這個問題.我自己長期看各種文章與研究的經驗是,通常學齡前小孩都是在玩樂跟聽故事.或許我們可以藉由這篇報導,省思一下是不是被大環境「過度競爭」的教養訊息干擾到,導致一直把「訓練考試」往前推進.一想到升學考試,就想要快點幫孩子準備,不小心變得急著想要孩子會寫、會說、會拚字.我採訪的學生,許多共通點都是童年有跟爸媽很好的互動回憶,尤其是跟爸媽一起看故事書.這點跟今天分享的資訊完全契合,希望這篇文章能緩解各位爸媽的焦慮,不要過早讓孩子有考試、比較、或追上某種進度的感覺.我想分享這篇文章希望大家不要操之過急,要讓孩子快樂跑向終點,年紀越大越有學習熱情,這樣比較容易開出好的結果.本文由<楊陽英文>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延伸閱讀:孩子常忘東忘西?3原則培養自律、2作法擺脫「健忘大王」你以為你在「溝通」,但孩子感受到的可能是「說服」和孩子一起旅行,是為了培養他的心靈,而不是填滿他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