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跟父母連結是天性我看過有孩子,在幼稚園時期,就放棄父母的愛.也有孩子,在國小時,成為有父有母的孤兒.更別說國中、高中,許多孩子跟父母的關係,變得很表面了,甚至不太說話了,住在同個屋簷下,交流互動卻很表面,好似陌生人.小時候,孩子感覺被父母所傷,在心底,割捨父母.長大了,父母感受到那份疏離,想靠近孩子,孩子卻像刺蝟,怎麼也無法真正靠近.難道,親子關係就永遠這樣了嗎?「我們與外在他人的互動,都來自內在與自我的關係」心理學中,流行這句話.而我們怎麼看待自己,很大部分,來自於童年時期,父母怎麼看待孩子,深深影響孩子自我形象的建立.因此,無論孩子多大(多老),很多時候,內在的傷痛、核心的議題,必須回到童年經驗、處理與父母的關係.我在諮商室中,只要有機會,就會邀請父母一起加入諮商,只要父母願意為了孩子踏入諮商室,孩子也願意父母來,親子關係就有很大希望改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可孩子,永遠願意原諒父母,再次靠近父母,重啟連結.別把遺憾帶進棺材國中的孩子,大多願意父母一起來諮商.高中的孩子,大多也願意.大學生呢?只要在同個縣市、只要父母願意,許多學生不排斥透過諮商改善跟父母的關係.即便到了出社會的階段,許多當事人,仍然願意把握珍貴的機會,重啟跟父母的對話與連結.無論幾歲,孩子只要有機會,都希望此生,有機會,可以安全的跟父母好好連結.最終,孩子只是想知道:「你愛我嗎?在你的眼中,我是讓你驕傲的好孩子嗎?」、「當我讓你失望時,你會不會仍然愛我?」、「我人生卡關的時候,陪我走一段路,好不好?我好孤單也好害怕.」孩子的不可愛,背後,是渴望被接住、被理解、被擁抱.你再不可愛,仍然是我的寶貝.一如當初,我對你的愛,有這麼這麼的多.本文由<陳雪如心理師>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延伸閱讀:真能不在意成績?想要孩子快樂成長,又怕害失去競爭力「我要!」小孩一拿到就不放手怎麼辦?心理師教你這招不用當吼媽當媽媽失去自己…我們都該學會的「我就爛」人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