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在台北車站與友人會面,一場飯局聊到忘我,差點忘了下一個行程;眼看搭捷運前往有點趕,乾脆在車站外跳上一輛排班計程車. 司機先生問我去哪裡,我說明了目的地,他覆述確認後,口氣有些不耐:「很近嘛!走路就會到了!」果然,不到五分鐘,抵達目的地,他邊找錢,嘴裡邊碎唸著:「這麼近還搭計程車幹嘛?」 我有些疑惑,有錢賺不好嗎?他接著抱怨:「我在車站排了快兩個小時,結果載你賺不到100元!」他邊搖頭、邊嘆氣地離開了. 我明白了,這便是機會成本.他載到短程的客人,便失去了可能載到長途旅客的機會,當然也失去可能賺更多錢的機會.我想,如果他在當下能斷然拒絕提供我載客服務,也許結局會不同.當然,他沒有選擇,因為不能拒載乘客,否則可能會被客訴. 然而,人生不也如此嗎?當你答應了某事,你的時間與精力就得耗費在那裡,相對的,也就排擠了你去做其他事情的機會.不同的是,你是有選擇的;而你是否願意拒絕那些,你其實沒有很喜歡做,也可能讓你失去更多的請求呢?一般人無法拒絕別人的請求,常來自於兩個原因第一,是怕失去關係,第二,是怕失去機會. 以前者而言,你可能會擔心,拒絕了他人的請求,會讓他們傷心、難過、失望或生氣.你因為不想失去他們的肯定與認同,於是再怎麼不情願,也不爭氣地說「好」了! 這顯示了,你過度承擔了別人的情緒,你把別人的擔心、失落與生氣,全都攬到自己身上;然而,別人真的會因此對你產生負面的觀感嗎? 再來說後者,許多職場人士不敢斷然拒絕要求,是擔憂未來別人就不願意把工作機會託付給自己了.就拿我來說,當我剛開始擔任自由接案的講師時,我會努力把握每一個演講邀約;慢慢地,當邀約過多,致我行程過滿時,我仍不好意思拒絕源源不絕的合作邀約.我心裡冒出的聲音是:「如果拒絕這次合作,會不會就沒有下一次了?」 這顯示出,對自己不夠有信心,內在狀態匱乏無力. 不論你是想當萬人景仰的救世主,還是想凸顯自己是個無所不能的超人,不懂拒絕,都將為你的人生帶來更多麻煩. 拒絕這檔事,其實就是為人際關係「設限」也就是,承認自己是有極限的,認清自己真正重視的是什麼,而懂得把自己與他人區分開來;不過度為他人承擔情緒責任,也不需要透過無所不能來證明自己.最終,能過著自己想要的人生.該怎麼拒絕,才能拒絕得漂亮,甚至迎來更多尊敬呢?這也是我時常苦思的問題,因為,我也不太懂得拒絕.於是,這本<拒絕人反而為自己的印象加分>來得真及時,裡頭提到了許多有效拒絕的妙招,包括,拒絕的理由必須越具體越好、不解釋一堆理由、帶著感謝來表達拒絕、語氣及語調也得斟酌等. 就我觀察,不擅拒絕的人最困難的,是在第一時間總是先說「好」,隨即後悔,但話已說出口,駟馬難追.所以,在面對他人請求的當下,如何避免自動化地先點頭,是關鍵要務. 要能做到「先等一等」再決定,需要在平日的生活中,不斷地去釐清自己最重視的是什麼,也就是人生中的優先順序.越常去思考這個議題的人,越有可能在那臨門一腳為自己踩下煞車,這在<拒絕人反而為自己的印象加分>書中的第四章,有清楚的討論,也是全書最重要的部分.願你在閱讀這本簡明易懂的好書後,也能為人際關係設限,你不只失去有限,還會獲得更多!(本文為<拒絕人反而為自己的印象加分>一書推薦序) 本文由<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延伸閱讀:有機會支配自己的生活時,哪怕只有一點點,都會比較有希望感別把父母的失望,與自己是否有價值劃上等號!讓孩子體驗挫折,但不是刻意折磨孩子甘願在關係中,就只當個搖錢樹?如何面對「不被需要」的失落感家長必修課題!心理師點出「5個教養方式」是把孩子的心越推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