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前來心理諮商的個案常談到的,是他們在生活規劃上的混亂,如知道事情要做但沒去做、做了卻拖著做、不知道如何起動,起動不久又會混亂起來.「心理師,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是我常常聽見的訴求.如果探問下去,往往發現影響著人們有效或條理地思考的,是背後未被指名的「焦慮」.一般大眾的做法都是直線思考的,即想找出自己在焦慮甚麼,然後就處理它.好比因為焦慮工作出錯會被責罵,就去把事情盡可能做到完美才交出去.但以嚴謹的心理學觀點看,這些都不是焦慮,而是恐懼.恐懼是可被指認的某物,就像怕上司指責、社恐、懼高;然而,焦慮則是一種「我不知道自己在焦慮甚麼」的不安與慌亂,它是某種接近看不清的傷口前的身心警備訊號.我們能夠對「恐懼」直接工作,但「焦慮」則是另一回事.由於無法對焦慮直接工作,所以許多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在焦慮中前行.而這趟令人不安的旅程,其實可以有各種穩住自己的準備和工具.一位女士最近在公司裡負責一件重要案子,她知道自己要查看前人的資料、翻閱最新的文獻,然後整理成一次向上頭的匯報.她焦慮自己做不來、做得沒效率、或無法抽空去做⋯⋯探究女士焦慮生成的背景,是她從小就缺乏一套有效的知識整理技巧或問題解決步驟,因此每次看工作資料時,她都會陷入看完卻無法整理、整理時又沒有章法的自我質疑之中.每當自我質疑的聲音響起,她就更確信自己無法處理眼前的工作,而當工作真的做不來,她便掉進新一輪的惡性循環之中.在諮商中,我們很難就「怕交不出匯報」這份「焦慮」做點什麼,卻是間接地針對女士的生活安排、學習策略,資料整理等方面的技能,及改善以後的自體感(senseofself)作鞏固!當人面對「焦慮」之際,要是能感受到自己並非無助或無力的,而是有能力去規劃、耙梳、整理、安頓與應對,他便能夠慢慢以──自體心理學所說的──凝聚的自體感,去面對令人焦慮的事情.焦慮的失控感,可以被自體的主控感慢慢馴服.就像精神分析師荷妮(K.Horney)所指,當使人感到無助的「基本焦慮」被化解後,個體的思考、溝通、學習、親密及性關係,都會逐步因安全感的建立而改善.就像我從當年實習開始,就很需要練習和習慣「排程」,因為諮商工作就像排課表一樣,一位接著一位,我需要一目了然,才能對工作更有主控感,不會在忙碌中迷失與緊張.這更讓我想到,過去男主外、女主內,二人各有各的「時空」,但今天女性(被)要求變得更全能,她上班、送小孩上課、繳費、回家再照顧小孩、甚至還要煮飯、或打扮得美美地跟朋友聚會,然後又開展新的一天.因此,為了應對這樣高速的生活節奏,我常常認為靜下心來寫手帳,為自己慢慢思考一天、一週的行程,重新手握「時間感」來對抗焦躁,是十分重要的生活儀式.這裡免費附上「女人迷」與「告五人」聯名的「2024playwithtime手帳」優惠:Harris專屬導購連結:https://womany.net/s/10bh6d32Harris專屬折扣碼:harris2024折扣金額:100!使用時間:即日起至2023/12/31,23:59pm適用產品:2024playwithtime手帳系列產品※此文部份摘取或改編自筆者發表於﹝女人迷﹞文章〈如何找回生活節奏?心理師開箱2024女人迷手帳:在焦慮中前行,手帳讓你穩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