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這位年輕人雖然才30多歲,但因肥胖的關係,已有高血糖、高血壓、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廖國盟醫師指出,「為避免併發心血管疾病或腎臟病,我們建議他積極接受治療,在控制血糖、血壓的同時也保護器官,及早把體重減下來也能降低中風風險.」 醫師評估後,決定使用口服降糖藥搭配GLP-1針劑治療,而在了解體重控制的重要性後,患者也相當配合,按時用藥並搭配飲食控制與運動,半年後不僅血糖、血壓明顯改善,更成功減重10%,讓患者很開心、也有信心維持治療. 廖國盟醫師指出:「近年糖尿病治療觀念持續進步,不只要控制血糖,更要及早管理危險因子、保護器官!」 ADA/EASD糖尿病治療準則看糖尿病治療進化至「去階層化時代」 廖國盟醫師說,糖尿病的治療,有兩個很重要的國際學會的治療指引需要參考,第一個是美國糖尿病學會(ADA).ADA從1989年起,每年由專家研討出新年度治療照護建議;第二個是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EASD).EASD成立於1965年,是歐洲規模最大、最具公信力的糖尿病會議.而這兩大學會,每年都會根據最新的研究證據,發布ADA/EASD共識報告.而這個共識報告,也成為各國醫界的糖尿鰾治療的重要準則. 近年來,ADA/EASD共識報告建議的糖尿病治療策略,歷經幾次重要的典範轉移,糖尿病治療的目標也隨之改變.廖國盟醫師指出,1997年UKPDS研究發現,每1%的糖化血紅素下降,能大幅減少大小血管併發症〔1〕,所以治療指引進入以控糖為中心的治療策略〔2〕.因此建議血糖愈低越好,最好能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然而2008年發表的ACCORD研究,卻發現低血糖的發生,反而會增加心血管死亡〔3〕.因此第二個重要典範轉移,則是不只控糖達標,還要避免低血糖發生〔4〕.因此能降血糖,又不會造成低血糖的藥物逐漸風行. 糖尿病治療的重要轉折點,來自一系列糖尿病藥物的心血管安全性的臨床試驗結果.結果意外發現:腸泌素和SGLT-2抑制劑類似物不僅安全性無虞,更有額外心血管及腎臟保護的效果〔5〕.而這個心腎保護的效果,更是獨立於控糖之外.治療共識也迎來第三次典範轉移〔6〕,從控糖為中心自此跨入「器官保護優先」的時代. 廖國盟醫師說,「然而,如果我們關注心腎器官保護,除了加上器官保護的藥物之外,還得回頭關心三高是否控制得當.更進一步,三高背後的主要成因,也就是肥胖,也得要適當管理.如果能夠透過體重管理,同時改善血糖、血脂、血壓,進一步達成器官保護效益,這樣才能夠想要達到全方位的治療」.所以2023年治療共識產生第四次典範轉移〔7〕,進入「去階層化時代」.治療指引將血糖控制、器官保護、體重管理、危險因子防治視為糖尿病治療的四大象限,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也因此,同時對四大象限治療皆有益處的腸泌素藥物與SGLT-2抑制劑,在糖尿病治療中的重要性大大提升. 最新糖尿病治療目標:兼顧血糖、體重、器官保護打造治療好循環 腸泌素藥物與SGLT-2抑制劑在治療共識中展露頭角,這些藥物除了能控糖,對心臟、腎臟亦能發揮保護效果,國際指引中就建議如果糖尿病患併有心血管疾病、心臟衰竭、或是慢性腎臟病,應優先使用這些藥物治療〔7〕. 除了心腎器官保護,體重控制亦是現階段糖尿病治療相當重要的一環.研究顯示,腸泌素類似藥物與SGLT-2抑制劑在體重管理上皆具成效〔8〕.廖國盟醫師解釋,SGLT-2抑制劑會讓多餘的糖份從尿液排出,腸泌素藥物則是因為具有多重機轉,包括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升糖素分泌、降低食慾、延緩胃排空等,幫助患者控糖,同時達成體重控制. 貼心小提醒 廖國盟醫師提醒,剛開始使用腸泌素藥物時,可能會出現噁心、腸胃不適的副作用,因此建議患者可以從低劑量開始適應、再慢慢調整,飲食方面則要盡量細嚼慢嚥,避免油膩食物,一般來說副作用都會逐漸獲得改善,有需要的患者應諮詢醫師專業意見後依照醫囑使用,積極控糖、找回健康人生. 參考資料:1.BMJ.2000Aug12;321(7258):405–412. 2.DiabetesCare.2009Jan;32(1):193–203. 3.ACCORDStudyGroup,NEJM2008,358 4.ClinDiabetes.2015Apr;33(2):97–111. 5.CardiovascDiabetol.2022Aug4;21(1):144. 6.DiabetesCare2018Dec;41(12)2669-2701. 7.DiabetesCare2022;45(11):2753–2786 8.BMJOpen.2023Mar7;13(3):e061807. ※本文由照護線上授權使用,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