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有越來越多自殺或墜樓的新聞報導,而這些事件的發生,也常讓人感到非常震驚、不捨與遺憾.根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的數據顯示,111年每十萬人口自殺死亡率皆為16.2,意即每十萬人口有16.2人自殺身亡.自殺死亡率依年齡遞增,65歲以上自殺死亡率最高.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整體自殺死亡率並無顯著提升,但青年(15-24歲)自殺死亡率卻連續8年攀升︰103年每十萬人口自殺死亡率為5.1,111年卻攀升至10.7!顯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需要社會更多的關心.我在<接住墜落的青少年>這本書中提到,我們常常會很想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人想自殺?其實自殺的原因很複雜,也可能出現在任何一個年齡層.可能是個人、家庭、社會等多方面交互作用而致,包括個性較為敏感、負向思考、完美主義;遭遇經濟壓力、生活壓力、遭遇重大創傷(如重要他人過世、離婚、失業)、精神疾病、身體疾病、藥物酒精濫用、家庭議題、工作議題、感情議題、人際衝突…等錯綜複雜的原因.其實,很多自殺者不是真的想結束生命,而是想結束痛苦.而青少年處於兒童和大人之間的過渡期,這個階段身體因荷爾蒙分泌產生巨大變化,是個身心快速變化的時期.青春期的發展任務為「自我認同」,想自殺的孩子多數都有無法自我認同、低自尊、不知未來何去何從等狀況,而導致憂鬱、焦慮、緊張、嫉妒、自卑…等情緒.青春期的孩子比起其他階段更在意同儕對自己的評價,除此之外,課業壓力、親子關係、感情困擾…等也是青少年常見的困擾.近幾年,政府也開始更重視青少年自殺這個議題,除了親職講座,我也常到各級學校和家長及老師分享,當你遇到自殺、自傷和憂鬱症的孩子,可以怎麼陪伴他們?迷思一︰自殺是我的權力有些孩子很聰明,會跟你爭辯:「自殺是我的權力」,這時候你會怎麼回答他呢?我會這樣說︰「當某天老師發現考卷,但你不太會寫,我並不覺得揉掉考卷是你的權力.你說「自殺是我的權力」,我想你在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很辛苦的事情,你願意多說一些嗎?」當有人跟你說「自殺是我的權力」,你說對或不對好像都不恰當.因為說「對」,好像支持他自殺,說「不對」,又會開始和對方爭辯.其實,我們不需要和想自殺者爭辯,而是理解他說這句話背後的原因,謝謝對方願意跟自己討論. 迷思二︰談論自殺會讓人真的去自殺其實,不談論自殺,自殺風險更高.重要的不是勸別人不要自殺,想自殺者缺的,是一個能和他談這個話題、願意試著去理解他的人.可以展開對話的一些問句像是:「很多青少年遇到像你這麼大的壓力,會出現想一死了之的念頭,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想過?」「我猜這可能不是你第一次這麼想,這個念頭從哪時候開始呢?」「發生什麼事呢?」「你心情低落的時候,你都怎麼幫助自己呢?」迷思三︰真正想死的人是不會說的其實,想自殺者會表現出一些訊息,如下圖.當我們能辨識這些自殺的警訊,或許就能拉他一把.想自殺者常常有強烈的疏離感、孤立感,就算他們在團體中是開心果,可能也會覺得自己是強顏歡笑,覺得別人不懂自己的痛苦.迷思四︰說要自殺,是想要引人注意我覺得不管這樣說的人是否真的想要引人注意,都代表他需要幫助.很多想自殺者,是在想死和想活之間拔河.我們透過傾聽、不爭辯、不評價,就能試著展開對話.當聽到他人說想自殺時,我們可能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就是想勸他看開一點,但,當我們勸對方不要想太多,對方可能就不想再講了.當我們伸出援手、傾聽與試著理解,或許,他的生命將有不同的選擇.本文由<蔡宜芳心理師的心靈港灣>授權,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延伸閱讀:孩子不會突然變壞!高品質陪伴,是推動改變的契機校園割頸案︰孩子為什麼今天會變成這個樣子?少年犯是否真能被教化?怕ADHD孩子被貼標籤?錯過孩子成長,上課鴨子聽雷更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