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意,還是他只是想要陪伴 同在一個空間裡我在忙著手邊的工作2歲孩子玩著積木 孩子的聲音突然越來越大而我開始感覺到有點煩躁 朝孩子方向一看他正把玩具往其他地方亂丟而且沒有打算停下的跡象更是丟得起勁 我輕輕說: 不玩了嗎這樣需要收拾讓玩具都回家喔孩子看著玩具,喃喃的說不要玩了 我意識到他應該不是不要玩了而是想要{引起媽媽的關注} 我再輕輕地問:你想要媽媽陪你玩是嗎孩子:媽媽來陪我不要工作 接著他繼續拿起原本的積木一邊說著:一起來玩積木組房屋 我心想 是阿今天都忙著處理工作還沒有好好地陪伴他呢 於是放下手邊所有事情專注地與孩子一起玩他想玩的積木隨後也一起共讀了好笑的繪本 大概20分鐘過去再次輕輕地與孩子說: 媽媽要開始處理工作了那會需要一些時間等時間一到 鬧鈴聲會發出聲響這時候媽媽就可以陪你 一直到鬧鈴聲響起前孩子很專注地在玩教具這過程大約半個鐘頭 原本以為孩子會需要陪伴這一次卻不用他表示要自己玩而且也自己把東西都收拾歸位了 我看著孩子:我看見你都把東西收好了 謝謝你的主動,這樣我們不用花太多時間在整理了真好呢 --- 孩子發出噪音、丟物品不是他使壞而是他「正在表達他需要你的陪伴」於是用著他認為的方式來獲取大人的關注進而達到連結感 寧願被大人來打罵,也不要大人不理他 這就是「孩子很會觀察,卻不是最佳的詮釋者」 追求關注的孩子往往在得到足夠的陪伴與連結時那些讓人感到煩躁的行為就會停下來 「適時地忽略孩子的做不好好好的關注在孩子的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