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鬼月在9月2日結束,當晚11時會「關鬼門」.農曆七月是俗稱的「鬼月」、「七月節」,每到這段時間,「鬼門開」、「鬼門關」、「靈異事件」這些關鍵字就會得到相當高的關注,可見大家對於「死後世界」的好奇與重視.大家有沒有想過,台灣人為什麼這麼重視鬼?這當中有沒有什麼特殊的原由呢? 今天我們換個思維,試著從歷史的角度來切入.就讓冬瓜行旅跟著「一歷百憂解」的李文成老師,來做一場溯源探本的鬼月之旅吧! 為什麼閩南人特別敬畏鬼神?閩人自古尚鬼,這件事從歷史文獻上就能看出端倪.明代的<八閩通志>裡曾提及:「閩俗好巫尚鬼,祠廟寄閭閻山野.」意思是指福建這地方的人對巫鬼之說特別有興趣,隨處可見祠堂寺廟.而清代的<重纂福建通志>裡也寫著:「閩人好鬼,習俗相沿.」說明閩人崇尚鬼神,早已成為代代相傳的習俗. 閩人之所以如此敬畏鬼神是有原因的.這個地方山多田少,環境特別惡劣,再加上大部分的閩人多是來自中原的移民,初來異地,水土不服,容易生病.尤其古時醫療技術不發達,公共衛生的觀念尚未建立,人們難免疑神疑鬼,認為這地方可能有邪祟或瘴癘之氣,只好寄託祭典或宗教活動來解決.而台灣大部分的先人是由福建而來,自然也承襲了這樣的觀念. 台灣的鬼月為什麼比別人長?台灣的鬼月之所以在夏季,時間長達一個月,也有著歷史脈絡. 台灣氣候炎熱,境內溪流眾多,地震、颱風頻繁.北部雖然多雨,但每隔三、五年,南部就會面臨缺水的問題,尤以春季特別嚴重.由於缺水,在下游因水資源不足而受苦的人,就會為了生存,和上游握有水資源的人產生衝突,造成傷亡. 在這些犧牲的人口之中,有許多是隻身來台的移民,並沒有親人家屬能夠出面處理他們的遺體.於是這些遺體在荒野中經過烈日曝曬,產生惡臭,當夏天來臨時,又因為颱風、河水暴漲等原因,被沖到下游,甚至造成瘟疫. 夏季天災多,發生意外的比例本來就比較高,再加上漂流而下的遺體、疾病,更是令整個社會動盪不安、人心惶惶.於是,夏季和鬼節便幾乎畫上等號,造成了台灣的鬼月相較其他地區長的現象.這並不是偶然,而是如實反映環境變化的結果. 同島一命的悲天憫人在台灣的開發史中,我們的先人隻身來到台灣,胼手胝足地在這片土地上努力,最後也在這片土地上失去了性命,成為無人祭拜的無主孤魂,就是大家俗稱的「好兄弟」. 如果說清明節是慎終追遠,那麼七月節更像是「同島一命」的概念. 這些好兄弟曾經和我們一樣都在台灣島,一樣都在為同一片土地奮鬥;是一起打拚的好夥伴,更是一家人.因此,借由農曆七月和中元節,我們祭拜好兄弟,感念他們曾經的付出及犧牲. 從這角度來思考,所謂的「鬼月」、「七月節」其實充滿著悲天憫人的心意.仔細想想,每年的中元普度,大街小巷上總是瀰漫著採買過節的氣氛,大人小孩都很開心,具有相當溫暖的一面. 女鬼故事竟然是古代版的Metoo運動至於在鄉野傳奇裡,為什麼只要與鬼有關,清一色幾乎都是女性? 李文成老師認為,女鬼傳說及女鬼文化,反映的其實是女性在傳統社會中的被壓迫,而女鬼傳說其實就是古代版的Metoo運動. 無論在陳守娘、林投姐或是周成過台灣的故事裡,女性都是整個禮教體制下的受害者.她們被壓迫、欺凌,忍受著社會的不公對待,唯一能反擊的機會,只有在死後.而這也是女鬼總是特別美麗、法力特別高強的原因.就如同有著「台灣最強女鬼」稱號的陳守娘,她被夫家凌虐致死,於是便在死後化為厲鬼,向迫害她的人索命,甚至和神仙鬥法,纏鬥了數個日夜,迫得觀世音菩薩出面調停.直到現在,在台南孔廟的節孝祠裡,都還能找到陳守娘的牌位哦!由此可知,無論是習俗、傳奇、女鬼,都有著它背後的脈絡與意義,能夠客觀地反映出一部分歷史與社會現象.只要我們能夠明白它的起源,就不需要太過恐懼了.相反的,還能從這些傳統習俗與鄉野傳說裡,找到先人和好兄弟互相照應、為弱勢者抱不平的心意.這是古人流傳下來的溫柔與智慧.本圖文由<冬瓜行旅>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原文標題:﹝2024年鬼門何時關?台灣人為什麼這麼重視鬼月?專訪歷史老師李文成﹞延伸閱讀:土葬想遷葬靈骨塔要怎麼做?一篇搞懂遷葬流程與禁忌,觸犯這條恐命歸天跟毛小孩說再見…寵物過世別做「4件事」恐加速腐化,寵物火化費用表一次看祖先牌位寫法怎麼寫?祖先牌位處理與禁忌,沒時間祭拜可遷至「這2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