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能對孩子說「小心點」?麻衣的奶奶非常疼愛孫女,極度不希望她吃苦或難過,因此不管什麼事情都會先提醒麻衣「小心點」.奶奶這麼做,當然都是為了孫女好.不過,奶奶顯然做得過了頭,形成了過度保護、過度干涉的狀態.如果麻衣的父母能夠適時建議奶奶不要那麼極端,相信問題不至於那麼嚴重,可惜麻衣的父母什麼也沒有做.這導致了麻衣自行察覺危機的判斷能力非常低,生活中很可能會做出危險的舉動.不僅如此,麻衣的同理心也十分薄弱,完全沒有辦法理解他人的心情.父母如果一天到晚告訴孩子「小心點」,甚至什麼都不讓孩子去嘗試,孩子就會喪失獲取經驗的機會.不同的經驗,帶來的效果也不相同.有些經驗能夠帶來非常正面積極的心情,有些則非常消極而負面.當孩子遭遇失敗或挫折時,心情一定會很沮喪,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但就算是這種負面的經驗,也能成為成長的養分.舉個例子,孩子受邀參加一場萬聖節活動,一到會場,發現其他孩子都裝扮得稀奇古怪,只有自己穿著平常的衣服.這時孩子一定會覺得很丟臉,但同時也會學習到「下次參加這種活動,一定要先問清楚當天應該穿什麼樣的服裝」.不僅如此,孩子同時也會明白如果自己是主辦者,一定要事先把服裝的事告訴每個參加者,免得讓他們丟臉.這種小小的失敗,不至於對孩子造成嚴重打擊.但如果父母一開始就提醒孩子每一個細節,甚至是阻止孩子參加類似的活動,孩子就永遠沒有辦法獲得這方面的經驗.另一方面,若是具有危險性的事情,父母當然要事先提醒孩子.例如,孩子想要爬下陡峻的河岸的話,父母絕對不能答應,因為摔下去可能會丟掉性命.身為家長一定要事先判斷出事情的危險程度,只要是攸關性命安全,絕對沒有通融的空間.至於沒有性命安全的事情,則必須先想好可以通融的底線.天下父母心,父母總是忍不住想要提醒孩子避免失敗,這是人之常情.只不過,畢竟父母不可能永遠陪伴在孩子的身邊.若是時時刻刻都在為孩子未雨綢繆,孩子將永遠無法學會自行判斷的能力.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應該適度讓孩子嚐到失敗的滋味.尤其是人際關係上的失敗,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例如,不小心將朋友再三提醒「不能告訴別人」的祕密說了出去;或是朋友在自己心情不好時惡作劇,一氣之下對朋友說出了很過分的話.像這樣的失敗,都能夠讓孩子有所學習的寶貴經驗.當孩子在說出「○○真的很任性,所以我忍不住罵了他」之類的告白時,父母千萬不能打從一開始就否定孩子的想法.可以用「原來是這樣」之類的話來回應,讓孩子盡情說下去.孩子說到後來,可能會自己說出「不過,我那樣說確實有點太過分,他應該很難過,明天還是去跟他道歉好了」.如果發現孩子一直沒有內省的跡象,可以使用「○○聽了不知道有什麼感覺」之類的說法來誘導孩子.重點在於,父母不要先說出自己的想法,應該讓孩子自行思考.孩提時期的經驗,會對我們整個人生有著長期且深遠的影響.以前心理學界所定義的「發展心理學(Developmentalpsychology)」,研究的對象僅限幼童時期到青年時期.而現在的心理學界,將這門學問改稱作「生涯發展心理學」,研究的對象也變成從生涯發展的觀點來研究人的一生. 如今我們的社會正逐漸邁入高齡化,一個人在成年之後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以及過著什麼樣的人生,可說是非常重要的研究主題.學習不會因年齡而中斷,上了年紀之後,我們還是可以持續學習.雖然體力可能會變差,但心理狀態還是可以持續發展.不過,成年之後的發展,必定還是以孩提時期的經驗為基礎.身為父母一定要瞭解,孩子小時候的經驗,除了會決定日後能不能成為獨當一面的大人,還會對孩子的整個人生造成相當大的影響.本文節錄自<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悅知文化出版社.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延伸閱讀:別對孩子說「快一點」!改用疑問句養成「逆推思考」的習慣兒子媳婦多有邊界感,婆婆就有分寸感有偏見,才是痛快人生!情緒早已無關事情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