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福闓近年來因為氣候變遷,天氣熱的時間越來越長,對很多人來說能夠及時地來上一碗冰,或是享用一支冰棒,可說是熱天的頂級享受.有句古話說:「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不但指出了早期冰品行業的獲利豐厚,更是指不論是實體冰店還是工廠製作冰品,都不愁沒有生意上門.一年四季都能吃冰的台灣人但不論冰品的發展與類型如何增加,過去總是會有明顯的淡旺季之分,直到便利商店應用更多元的口味變化與創新,也能更便利的提供來提供冰品,再加上消費者對於即便天冷吃完麻辣鍋鍋,立刻來上幾勺冰淇淋的習慣早已養成,也逐漸打破了只有夏天才是賣冰季節的限制.另外在台灣冰品的市場中,也出現過不少時代的亮點,從歷史悠久的小美香草冰淇淋,讓平價冰品在各通路中都能容易買到;創造芒果冰風潮的永康街冰店、香港來的甜品品牌則是以帶動了高價消費的芒果爽,和仍然屹立不搖的連鎖咖啡店「星冰樂」,都陪伴不少人度過炎熱的時刻.常見的冰品6大類型根據尼爾森(Nielsen)公司的市調資料,2019年台灣零售通路冰品市場規模約新台幣50億元,若是加上各家傳統的在地冰店、夜市的小販及餐車,以及國際品牌的連鎖店,有機會上看60億元.從冰品的類別來說,我大致將其分為以下6種,包含清冰刨冰、雪花冰、冰棒、叭噗冰、冰淇淋、冰沙、雪泥.我自己很偏愛老式的清冰,特別是「香蕉冰」的獨特風味,但是多數人則是將清冰做底,將冰塊用刨冰機變成碎冰狀,再讓消費者搭配自己喜歡的材料,像是紅豆、蜜豆、仙草、愛玉、米苔目、芋頭、芋圓、及蜜餞等配料,以及各種當季的水果,最後在淋上糖水.隨著刨冰製作工藝的進化,雪花冰則是用牛奶與特製醬料作成的冰塊,再用刨冰機磨製成非常細的雪花,除了增加冰品基礎的風味與變化,也提升口感及細膩度.冰棒也稱枝仔冰,使用專用的模具和冰棒機來製作,除了更適合大量生產,也讓一個人的享用更為方便.在懷舊的回憶中,叭噗冰及綿綿冰可說是比較早期的本土冰淇淋,小販邊騎車邊按喇叭叫賣,顏色豐富且口味位也多樣,像是我讀大學時就離知名的草湖芋頭冰不遠,在天氣熱時可以說是附近學生的共同消暑回憶.雖然這時的冰品口感較為質樸,但也因為製作方式與時代背景,所以也成為不少人的懷舊回憶.後來口感更為綿密的冰淇淋進入市場,因為加入了牛奶、鮮奶油等原料,在與其他調味料混合並發打後,有了更綿密的口感,並且許多品牌自帶舶來品的光環,有更多消費者因此偏好與著迷.比較特殊的則是在實體門市製作的知名品牌冰霜淇淋,消費者可依照個人喜好,加入堅果、餅乾蛋糕等配料.另外便利商店為首的通路,以及引進相關設備的廠商,則是把目光鎖定在冰沙身上,除了杯裝的冰品容易購買與攜帶外,更接近於一般喝的飲料,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思樂冰」,而店家則也可以製作成雪泥的型態.與此同時像是泡泡冰也是在此形態上,透過加入水果醬等方式來增加風味,並且不斷攪拌讓冰品風味融合及混入空氣,也藉此達到口感的提升.冰品行銷手法多元當心花上冤枉錢進入社群時代之後,我們對於冰品又有了更多的想法,不論是獨特的口味與造型,還是豐富的顏色及配料,甚至是盛裝的容器及湯勺,都要能讓消費者更願意拍照打卡分享,再不行就替冰品放上兩個眼睛來裝飾,似乎也能達到「可愛無敵」的效果.品牌之間的跨界聯名也成了創新的手法之一,A品牌的奶茶口味搭上B品牌的冰品,或是在配料上選用C品牌的餅乾,都是帶動消費者重複購買的機會.只是也代表了這些有著當季新鮮水果食材,以及創意聯名的冰品,價格也就跟著水漲船高,動輒150~300元之間甚至更高,也就不再只是一般平民享受.日前還有業者用低價吸引消費者上門,卻只是試吃價的惡劣把戲,或是看似一般包裝卻在結帳時讓消費者嚇一跳的「冰棒刺客」.而有些風景區的冰品業者,則是因為觀光客的一次性消費,硬是將一般市價提高2~3成販售,甚至是強調自己品牌的社會理念,但產品也只是一般的冰品罷了.其實這些把戲都會讓消費者更加反感,畢竟要讓我們掏錢買冰,還是應該回歸產品及服務,不然除了讓消費者一肚子氣,還會透過行動來提醒其他消費者注意防範.﹝本文獲王福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這麼熱的天,想吃點什麼冰?>﹞﹝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審稿編輯:林玉婷延伸閱讀▶吃球冰淇淋能怎麼「低碳」救地球?從飼料、包裝到冷藏溫度做起▶冰淇淋的甜度、風味的關鍵在「它」!8種常加在冰淇淋中的糖▶吃冰原來比喝冰飲好!?冰品聰明吃,健康度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