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著孩子的班群一起進電影院看<腦筋急轉彎2>,過程中突然聽到小孩哭泣的聲音,那個聲音聽起來很耳熟,很像可可的聲音,沒多久老師陪著一個孩子走出影廳,果然是可可. 可可是很感性的孩子,也很容易共感,過去也發生過受影片情節影響而情緒崩潰的狀況.當下我大腦的憂憂與阿焦(焦慮)開始運作:「他還好嗎?我要不要出去看看?」「不過現在是班群時間,我也想看電影.」「但又有點擔心,老師這樣會不會都沒看到……」最後我決定放下並課題分離,相信孩子也相信老師,過一陣子,老師跟可可一起進來,直到結束都沒再出去. 回家後我跟可可聊起這件事.「看電影時,我有聽到你的哭聲,然後看到你跟老師一起走出去,我很好奇發生了什麼事?」「我很緊張,也很害怕.」「是什麼讓你緊張跟害怕,是音樂嗎?還是故事的情節?」「音樂跟故事情節都有.」「是哪一個情節呢?」「就是他們在逃跑,然後路被堵住過不去那裡.」「原來如此,其實媽媽很欣賞你,因為你感受到情緒後沒有壓抑,而是陪伴他,並且選擇先離開讓你感覺緊張跟害怕的情境.你知道自己的狀態和需要是什麼,並做出照顧自己的選擇和行動,我很欣賞你.」無論好事、壞事,都能透過鼓勵提升孩子的自我意識. 一直以來,都非常喜歡<腦筋急轉彎>這部動畫,如今出了第二集,看完只能說實在太神了!透過動畫精準表現情緒與信念等抽象的概念,以及青春期孩子大腦與心智的各種變化,非常推薦大家去看,尤其家裡有青少年,或是小孩即將進入青春期,必看! 然後今天我哭了好幾次,好多感觸也好多感動,彷彿藉著電影被理解、被接住,也被療癒.這裡就不講太多,留著讓大家自己去感受,特別想分享記憶與自我認同兩者之間的關聯. 我很喜歡動畫中用「記憶球」來代表過往片段的回憶,每個記憶球不會只有一種情緒顏色,象徵了人在面對事件時所產生的豐富情感.而一顆顆的記憶球,漸漸形塑出一個人的核心信念與自我意識,他會如何看待自己、他人以及這個世界,也就是阿德勒說的lifestyle(生命風格). 而一個人的生命風格,關鍵不在於記憶球的情緒顏色,而是外界的回應方式會讓個體產生何種解釋.簡單來說,就算是悲傷的回憶也可能帶來自我認同,而開心的回憶也有可能帶出自我否定. 在今天看完電影後,我有機會與老師聊到可可情緒崩潰這件事.在老師陪可可到影廳外面時,除了給予陪伴和同理之外,等可可情緒比較平穩後,也有理性的對話和討論.在孩子理解電影不是現實,以及電影的效果操作後,老師鼓勵可可鼓起勇氣再進去看看最後發生什麼事,並將決定權交給小孩,而可可最後選擇再次回到影廳把電影看完. 如果從這部動畫的邏輯來看,這鐵定是顆藍色(悲傷)參雜紫色(害怕)的記憶球,但因著與老師的互動,留下的信念印記可能是:「我不是孤單一人.」「我是被接納的.」「我可以擁有情緒.」「我有選擇.」「我有勇氣.」就算是顆藍紫色的記憶球,也能帶來自我認同.重點不在於事件本身,而是如何解讀,透過同理產生連結,透過鼓勵賦予勇氣,就算是不開心的回憶,也能留下好的印記.論鼓勵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理智斷線的那刻,孩子不懂我們的憤怒,只知道:「原來這東西比我更重要」孩子情緒失控,爸媽也爆走?醫:只要撐過90秒就好怒火上來,我知道自己快失控了!有情緒不教養,鼓勵、擁抱、轉換解決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