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炎熱的時候,我們總是習慣人手一杯手搖飲,也推升了連鎖品牌的成長,然而到了天冷的時候,就比較會願意自己泡茶,享受熱茶的香氣與口感.不過也因為不時看到食安問題或手飲飲品牌的員工,有些讓人擔心的事件發生時,就還是有不少人會想自己買茶業或茶包,製作成冷泡茶來享用.尤其是不少本土的茶葉種類豐富,品質也有一定水準,從之前電視劇<茶金>就可見端倪.台灣本身擁有的農作物中,茶可以說是相當具有經濟效益,像是台灣是唯一不靠海的縣市南投縣,由於地理條件及環境,各種特色茶種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農委會茶業改良場2019年曾提出,台灣是以不同發酵程度的部分發酵茶聞名,包括包種茶、鐵觀音、凍頂烏龍茶、東方美人茶及紅烏龍茶等,而部分發酵包種茶、鐵觀音、凍頂烏龍茶、東方美人茶及紅烏龍茶等.如何提升本土茶品牌價值與知名度?其實我們有時會認為,似乎因為台灣本身茶葉產量不夠多,所以想喝到本土的好茶不容易,其實從農糧署臺灣農業年報統計資料顯示,2022年台灣茶葉栽培面積12,192公頃,產量14,027公噸.茶園種植面積、產量及產值仍以南投縣、嘉義縣、新北市、桃園市居多,依各產茶縣市產業調查資料推估台灣茶葉年產值在新台幣300億元以上,不過占全國植茶面積50%以上的高海拔茶區的精品茶,較多是作為禮盒或國際觀光客的伴手禮,但也可見得確實有很多本土的好茶.但是在整體市場需求中,中低價位的原料茶還是仰賴進口,根據經濟部國際貿易局(BOFT)之統計,2021年台灣自全球30多個國家進口3萬3,000公噸茶葉,進口總金額達8,780萬美元,越南則是台灣最大的茶葉供應國,總量1萬8,330公噸,達2,891萬美元,占台灣茶葉進口之55.23%.而多數用於連鎖的手搖茶店,以及作為製作餐飲時需要加入的原料,也有部分製作成袋茶及罐裝茶在市面販售.亞洲文化中茶扮演重要的角色,包含茶的文化歷史與知識,採製茶的工具與過程、茶道精神及茶湯品茗,甚至是茶器的挑選與差異,都是消費者會感興趣以及願意付費及學習的部分.因此提昇國內自有茶的價值與品牌建立,也成了相當重要的一項功課.從其他飲茶大國的經驗來說,極力保存傳統茶文化相當重要,像是「靜岡茶草農法」就獲世界農業遺產認證,中國的「傳統製茶技藝及習俗」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包括福建省的武夷岩茶(大紅袍)製作技藝、鐵觀音製作技藝、福鼎白茶製作技藝、福州茉莉花茶窨製工藝、坦洋工夫茶製作技藝、漳平水仙茶製作技藝等六個.考取茶藝師執照推廣食農教育對岸的從業人員甚至有嚴格的茶藝師執照可以考取,藉此提升整個行業的水平及形象,台灣其實也可以借鏡,並且藉由產業現代化,吸引年輕一代的從業者,或是家族後代願意投入及接手,也才能帶動更多新世代消費者願意上門消費.另外近年國產高價精品茶,時有面臨低價進口茶混充的問題,透過業者的自我約束並研擬制訂「指定國產茶葉為應登錄溯源資訊之農產品」草案,將溯源制度導入國產茶葉,才能更好的保障消費者及茶農權益.另外也可以透過食農教育的茶園導覽和製茶體驗,以及新型態具有即席展演的性質的飲茶店,設計的茶藝品茗流程,透過整體環境氛圍營造、泡茶師的技藝,以及茶器具的擺設搭配,提升消費者更深度的身心靈感受.另外當整體產業升級時,包含更有深度的品牌店型、本土的茶器具製作、茶點的推出與創新,都能讓消費者有不同的感受及購買機會.讓茶飲文化融入不同世代創造長久價值喝的喜歡順口很重要,若是我們能品嚐出茶的不同品味與層次,就能更進一步提升消費者購買分級較高的茶,也能找出更偏好的種類、發酵度,達到食農教育與生活品味提升的意義.再經由創新的便利性產品設計,讓消費者可以更好的自己沖泡,不論是熱飲還是冷飲都能享受,也才讓茶飲文化更容易進入不同世代,創造更長久的經營價值.﹝本文獲王福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自己在家也可以喝好茶,台灣茶產業的契機﹞﹝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審稿編輯:林玉婷延伸閱讀▶茶改場推共同藥單精準防治!有效防治病蟲害 降低茶葉農藥殘留▶新茶種來了!高產量的「臺茶26號」茶湯風味濃厚、富餘韻感▶用哪根手指拿茶杯也要斤斤計較?17世紀英國喝茶是展現社會地位的貴族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