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讓妳看見自己的多種面貌我常覺得教養之路,是通往與自己和解的道路.孩子會勾起你此生最強大的光明面,你很難想像自己居然會有母愛大爆發的一刻,像是聖母瑪利亞一樣,散發出偉大的慈母光輝;但孩子也一樣會引爆出你最不想面對的醜陋黑暗面,你很難想像自己居然也會有失控暴怒的一刻,像是河東獅吼一樣,對著孩子破口大罵.溫柔抱著孩子入睡的人是你、把孩子罵哭的人也是你.昨晚我把兒子罵哭了.兒子很少哭,哭的次數其實用手指頭數得出來.個性樂天的他,很少真正因為什麼事情傷心難過.但昨晚他卻被我給罵哭了.原因是因為昨晚朋友來訪,其實上床入睡時間比平常晚許多,我的心情顯然受影響,開始感到焦慮.被時間追著跑的我,為了讓自己心情平復下來,特地撥放了感恩冥想音樂,希望藉由冥想讓孩子抱著感恩的心情入睡,也幫助自己把心靜下來.然而,當出發點是焦慮時,就算背景是再和緩溫柔的流水輕音樂,也會瞬間變調成了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越聽越亢奮、越聽越睡不著,孩子是如此,我也是如此.眼看都已經快十一點了,兒子還依舊嬉鬧不止,甚至故意搞笑模仿帶領冥想者老師的口吻.「感謝我的頭、感謝我的手、感謝我的腳…….」看來我的修行功夫還是不夠,別說什麼靜心冥想了,我整個人氣到火冒三丈.不過,畢竟前一刻還在聽冥想音樂,下一刻就破口大罵也有失禮儀.再加上女兒已經入睡,深怕把女兒吵醒,我只好刻意壓低音量,以嚴肅的口吻對兒子說:「如果你不想睡,那就請你離開房間.」我以為我特地加了「請」字,已經算很有禮貌,況且,我自認平常罵孩子的音量跟凶狠程度,應該比這個兇了好幾百倍.但兒子居然無預警地哭了起來,這一哭反而讓我不知所措.在那個當下,我心裡的OS是:「哭什麼啊?到底有什麼好哭的啊?該哭的人應該是我才對吧?」媽媽的內心小劇場還沒開演,兒子卻越哭越傷心,讓我也開始忍不住開起檢討大會,反省自己剛剛是不是太兇了?「是媽媽太兇了嗎?對不起,如果是媽媽剛對你太兇,我跟你道歉!對不起.」我連說了好幾次對不起,我從不介意跟孩子道歉,因為當父母的確實有可能會錯罵孩子,但我還是想搞清楚孩子到底怎麼了?怎麼會好端端地突然哭了起來?是不是我剛這樣說傷了他的心?兒子一邊啜泣一邊回我:「因為妳誤會了,我其實不是不想睡,但妳放冥想音樂我睡不著,然後睡不著又被妳罵,我覺得很委屈.」原來,兒子哭是因為覺得委屈.他只要受了委屈被誤會,就會哭得特別傷心.「謝謝你跟我說,對不起!是我錯了.我以為放感恩冥想音樂可以幫助你入睡,但這個方法反而幫不了你,那你希望我怎麼做?」我一方面覺得感謝,謝謝孩子願意告訴我真話、一方面也覺得抱歉,因為適合我的方法不見得適合孩子,我以為對孩子有幫助的事情,不見得幫得了孩子.教養孩子,得先放下我的「自以為是」.「妳可以抱抱我就好嗎?妳抱我,我很快就能睡著了.」果然,我抱著兒子,兒子摸著我的手,過沒多久他就睡著了,臉上還帶著兩道淚痕.看著兒子熟睡的臉龐,我其實心裡是充滿愧疚的.唉!看來無論再怎麼練習,都還是會犯了「我都是為了你好」的老毛病.要孩子早點睡覺,是為了孩子好;要孩子練習感恩,是為了孩子好;但,有些事情強求不來,也勉強不來,我永遠只能從自己開始.有些事情不是不教,而是教不來,沒有體悟,怎麼教也教不來.我只能做的是「示範」,自己做不到的,就別要求孩子.當父母的要先學會放下控制欲.如果我希望孩子能學會為自己負責,那麼我也該為自己焦慮的情緒負責,畢竟焦慮的情緒是來自於我,不是孩子.接納自己的焦慮,坦承自己的憤怒,先看見,才有機會放下.而不是急著辯解:「還不都是因為你怎樣怎樣,我才會如何又如何.」真正全然為自己負責任的版本,是問自己:「關於我的是什麼?」而不是急於把責任推卸到對方身上.教養之路,是通往與自己和解的道路我們可能也還是會繼續吵架,但不管吵得再兇,都別忘了要抱抱和好.跟孩子道歉,也與自己和解.對不起,我可能錯了.不當完美的父母,但犯錯了也要勇敢向孩子道歉.想看更多育兒經分享嗎?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按讚喔 和你一樣都是媽 和你一樣都是媽,和你一樣,也和你不一樣.你的一樣,讓我看見身為母親的共鳴,你的不一樣,讓我看見不同母親的另一面.一樣的處境和難題,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身為媽媽的我們,在育兒這條路上,其實我們都一樣.願能透過文字陪伴著彼此,寫出我們的一樣,寫出我們的不一樣.本文由<和你一樣都是媽 >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