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byPolinaTankilevitchonPexels)「分娩」是寶寶與媽媽歷經的第一個重要分離,因為母體的子宮環境,已經無法承載胎兒日漸發育的生理、活動需求.而在嬰兒的發展過程中,他也必須經歷多個與主要照顧者的重要分離,這些分離,其實皆是建立連結與依附的契機,更成為個體獨立發展的全新轉捩點.生產前需要知道的3件事(PhotobyOlhaRuskykhonPexels)分娩的過程,應該是母子合作,而非相互對抗的工作.在分娩前,寶寶的五官、大腦與肢體,都已經預備好迎接更豐富的刺激,而除了準備待產包,媽媽在生產前還要準備什麼?什麼時候開始準備呢?1.產前:抱持愛、期待與接納的態度對新生命保持愛、期待與接納的心態,會讓媽媽生產時的肌肉較為放鬆,減緩第一段產道展開的痛感、縮短生產過程,同時,有了媽媽的支持,也可減少寶寶在過程中發生缺氧的機會,協助他產生更多力量離開母親的身體.2.產後:即刻親子肌膚接觸當母子終於能相見,寶寶在子宮中的感官體驗與記憶,例如:媽媽的聲音、溫度、心跳聲、自己的臉與手等等,都是熟悉的參照點.若剛經歷人生第一個重要分離的新生兒,能在產後與媽媽即刻肌膚接觸、持續感受這些參照點,則會為他帶來熟悉與安全感.3.產後:協助寶寶主動尋乳含乳產後媽媽與新生兒的肌膚接觸有擁抱、牽牽手腳、趴臥在媽媽胸前等方式,其中,讓寶寶貼在媽媽的胸口上,可以讓他發揮尋找乳頭的天性,也就是主動尋乳反應.根據研究顯示,產後新生兒主動尋乳與含乳,對母乳分泌及母子日後的哺乳生活,將有具體的幫助.產後母嬰關係延續—愛的荷爾蒙寶寶出生後的前6-8週,對於母子的身心發展是極為重要的時期,有位致力於蒙特梭利理念的Montanaro醫生指出,新生兒出生後的前9個月為「體外孕期」,與其他哺乳動物不同,人類在產後需要花更長時間的生理照料與保護,才能獨立融入人類生活.因此,產後寶寶會對媽媽的氣味、聲音與觸摸特別敏感,同時,媽媽也在經歷從女性轉換為母親身分的敏感期.而媽媽在生產時與產後的身體,會分泌兩種「愛的荷爾蒙」,也就是催產激素和泌乳激素.催產素會增強媽媽的子宮收縮、加速產程;泌乳素則藉由寶寶的含乳、吸吮,提供寶寶所需的奶水量,是一種供需原理.除此之外,餵母乳對於媽媽產後恢復,也可起到幫助子宮收縮、回到產前狀態的作用,帶來母嬰關係的放鬆與心理穩定.不餵母奶可以嗎?成人的照顧才是首要親餵母乳可以提供寶寶更完整的營養,同時提升寶寶的免疫力,然而餵母乳僅是關係建立中的一環,從出生開始,寶寶還會透過以下3種與主要照顧者的肢體接觸,來滿足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1.擁抱當照顧者將寶寶環抱於胸,能提供無法支撐自身體重的寶寶生理支持,而擁抱最重要的環節,是透過這樣的肢體姿勢,同理寶寶的情感、傳遞寶寶帶給照顧者的喜樂,以及體現照顧者對新生命的愛、尊重與接納.此種親密的社交與情感行為,有助於寶寶對環境與世界的安全感建構.2.餵食當照顧者親餵或以奶瓶餵食寶寶時,除了滿足其營養需求,更對於寶寶日後的社交互動、夥伴關係有相當程度的影響.主要原因在於,餵食這個動作,為照顧者和寶寶雙方建立了身心的連結,通常也是寶寶面臨的第一個親密關係,如好好把握,會是未來人際與親密關係的重要根基.3.手的照料意思是照顧者透過自己的手,與寶寶產生肌膚接觸,提供生理上的照顧.例如:換尿布、換衣服、洗澡等.通常,新生兒被照料時都是採仰躺姿勢,有助於寶寶與照顧者面對面,以眼神交會、觸碰、對話及互動.透過肢體接觸,照顧者可以同理寶寶的情感、傳遞寶寶帶給照顧者的喜樂,以及體現照顧者對新生命的愛、尊重與接納.(PhotobyYanKrukauonPexels)透過照顧者於產後6-8週的照料,寶寶已經可以理解身體與環境的界線,區分出「我」與「非我」的概念,開啟那道通往豐富世界的大門.在這之前,除了主要照顧者,其他家人也要積極提供支持,例如:與寶寶聊天、說故事,協助處理家務、分憂解勞等,才能讓原本必須共生共存的母嬰,在共生期結束時,各自獨立,展開新的、健康的依附模式.本文整理自﹝蒙特梭利小短篇EP.36生產與共生期(6-8週對媽媽與孩子的關鍵時期)﹞,歡迎前往收聽更多精彩內容!參考資料:●Montanaro,S.Q.(2007).Understandingthehumanbeing:Theimportanceofthefirstthreeyearsoflife(6thed).NienhuisMontessoriUSA.●教育部,卡米爾.(n.d.).教育百科|教育雲線上字典.RetrievedAugust18,2023 Podcast文字腳本/意在育兒&媽很想聊Cynthia文字編輯/詹玟諭本文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