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育如 你是否曾仔細聆聽你家孩子說話?你的孩子說話發音是否清晰正確?使用語彙的豐富性如何?句法正確嗎?還有,孩子能不能依場合和對象的不同,合宜得體的說話?圖片來源:天下資料(設計畫面,與真人無涉)語言能力的好壞,對發展中的孩子來說太重要了!一個語言能力好的孩子,因為有較好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所以學習的能力和人際關係也都會比較好;若語言能力不好,孩子可能因為理解不足或無法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思,甚至被誤認為「沒禮貌」,造成學習困難或溝通受挫,因而衍生出很多智力、情緒或社會互動的問題.四要素,判斷孩子語言能力那麼,要怎麼知道自己的孩子語言能力好不好呢?我們依語言的四個重要元素「語音、語意、語法、語用」來說明:首先,在「語音」方面,一、兩歲剛開始學說話的孩子,可能會有咬字含混的娃娃音現象,台語叫做「臭奶呆」,這種現象隨著年齡增長而改善.一般而言,到了三歲半到四歲間,在正常語言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應該就可以清楚的說出咬字正確的話語.如果到了四歲,孩子還是用含混的娃娃音說話,父母千萬不要覺得這樣很可愛,反而應該留意孩子是不是有聽力或構音器官的問題,及早就醫檢查.其次是「語意」,通常我們會用語彙量的多寡,來做為簡單的衡量指標.有些孩子話說得很多,但是仔細聽他語彙的變換性卻不高,例如,同樣是正面的情緒,有的孩子可以說得很豐富,使用高興、開心、得意、興奮……等不同語彙來表達,有的孩子就只會一路「開心」用到底.語彙能力跟孩子平常接觸到的口語輸入品質有絕對關係,所以言談豐富的父母和大量的親子共讀對孩子最有幫助. 在「語法」方面,很小的孩子一開始會用電報式語言來說話,例如,要媽媽幫他拿奶瓶,一歲半左右的孩子可能就只會說「媽媽……」;到了兩歲或兩歲半左右,孩子就進入「文法期」,開始嘗試各種語句的組合方法,這時會出現一些倒裝句;通常到了三到四歲間,孩子的語法錯誤就會變得很少.如果孩子到了四歲還在使用電報式語言或出現很多倒裝句,就要特別留意孩子是不是有語言遲緩的現象.最後,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語用」.語用是指孩子能依說話的對象和場合,採取不同的說話策略.例如同樣要別人幫忙,如果是要請老師幫忙,孩子可能跟老師說的方式是「老師,請你幫我拿餅乾」,會留意到禮貌;但如果是要叫自己的弟弟幫忙,他的說法可能是「弟弟你拿桌上的餅乾給我,快點!」不把重點放在禮貌上,卻有較清楚的指示.語用不成熟的孩子,很容易被認為「沒禮貌」或「白目」,試想上面的例子,如果一個孩子請老師幫忙時用了對弟弟說話的語氣,會產生多糟的後果!寶貝聽不懂話中話,爸媽先別氣語用的另外一個層面是,聽懂話語的「真正意思」.我們平常說話會有表面的話語和真正的意思,例如,當我們生氣的跟玩具丟一地的孩子說「好!很好!你繼續玩沒關係」,通常孩子就知道該收拾玩具了;或是放學時我們問孩子「跟老師說再見了沒」,孩子也會知道這不是一個問句,而轉頭跟老師揮手說再見.但語用異常的孩子很可能在聽到媽媽說「繼續玩沒關係」時繼續玩,然後被處罰時仍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聽媽媽的話,媽媽卻要這麼生氣;或是在媽媽問「跟老師說再見了沒」時回答「還沒」.語用不成熟的孩子,在人際中很容易嚴重受挫、人緣很差,尤其是有些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就有很明顯的語用障礙.所以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常有「白目」的情況,可以試著先就當時的情境跟孩子說明及討論,如果情況還是沒有改善,最好就診檢查,不要一味說教,因為孩子有可能需要的是治療而不是處罰.語言能力關乎孩子智力、學習和人際關係,父母平常要多留意孩子聽別人說話時的理解程度和說話時的表達內涵,除了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外,也要留意上述重要的語言發展警訊,才能幫助孩子正常發展. ﹝小常識﹞「臭奶呆」該掛哪一科?如果發現孩子有咬字含混現象,爸媽可先打電話到鄰近醫院詢問,確認該院復健科有做兒童的復健服務,再帶孩子就診,進行語言障礙的評估與治療.﹝完整文章請見<親子天下>網站﹞ 延伸閱讀1.10%寶寶易貧血鐵質不足影響大 2.世界上沒有「喉嚨發炎藥」這種東西 3.生寶寶可以養寵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