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父母親會刻意安排兩個孩子分開,製造與老大獨處時光,還向孩子強調:「這時段爸爸媽媽只屬於你一個人.」這種分配方式乍看窩心、很重視老大,其實是多餘的,正強化老大「獨我」,也就是自我為中心主義觀念. Choyce認為絕對要排除孩子的「獨我」觀念,也避免與孩子獨處時光.當老二子鈞出生,我們這樣告訴子喬:「弟弟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好朋友,爸爸、媽媽以後不能陪你們走一輩子,只有弟弟可以.弟弟不是生來分散爸媽的愛,而是爸媽太愛子喬,才決定送你一個弟弟跟你作伴.子喬擁有爸爸與媽媽的愛,請子喬與弟弟共享這一切.」 打破孩子「獨我」觀念如何從小培養社群力,關鍵在於父母引導孩子跳出自我,打破孩子獨我觀念:「爸爸媽媽是我的!」也絕對不能讓孩子誤會:新來的弟弟妹妹出現,是要來搶原本屬於「我」的東西. 請父母告訴孩子:家裡所有物品,包含家具、玩具與零食,一概為父母辛苦賺錢買來,所有權屬於爸媽,暫時分享借給小朋友使用,請孩子們務必妥善使用並好好愛惜.若不珍惜物品,也不願分享給他人,爸媽有權力收回物品使用權,任誰都拿不到.讓孩子理解:物品只是「暫時」放在你手上,並不專屬你一人,更不應強占.兄弟姊妹協調使用時間,如果因為物品爭吵不休、破壞情誼,這項會挑撥兄弟姊妹情感物品就不適合出現在家裡!寧可贈送他人,也不要留在家中.如果你們家有不只一個的孩子,為了公平,難道玩具、書籍都要買一份以上嗎?與其他雙子或更多孩子的家庭不同,Choyce故意每樣物品只買一樣,玩具、書本,甚至食品都只採買一份.每當孩子想要取得喜歡的物品,都要經過開會討論:誰先使用?使用多久?物品先交給誰保管?多久後交替?每個細節都讓孩子們溝通討論,促進兩人磨合的契機,在雙方都滿意的情況下達到雙贏的效果.人生最早的談判課,就從家庭開始. 公平對待每個孩子美國一項針對幼兒行為觀察發現,1歲大嬰兒就能從人際互動中,體察到誰被不公平對待,能細心體察比較出不公平的兒童,長大後較願意與他人分享. 父母們千萬別以為孩子不懂事,資源分配有所落差,才1歲小娃即可敏銳察覺分配不均.當年幼孩子覺察自己受到不平等待遇,又沒有經過父母妥善引導,便會把怨懟移轉到兄弟姊妹身上.分配不均,不只是有形的物體如玩具、食物.對孩子來說,與父母親相處的時間、父母分配在兩個孩子身上的資源,都是孩子們比較的標的物.父母親分配不公,竟可能造成手足情誼裂痕.有人說:「孩子的心靈比我們想像的脆弱,父母親要更小心呵護他們的感受.」 兄弟姊妹之爭,絕大比例來自於手足間爭風吃醋,當父母的必須盡可能保持中立態度,公平、公正、公開地對待每個孩子.即使因為性別不同,相處方式略有差異,父母親也需要跟孩子詳細解釋男女有別,因為體力或者性別認知,學習有所差異. 一個以上複數即是一個小型社會形成,培養兄弟姊妹情誼,爸爸媽媽責無旁貸.若家庭總是吵吵鬧鬧,直接影響孩子學習情緒以及生理心理發展;若家庭和樂安祥,孩子們出門與人交往也會順利.家庭是社會縮小版原型,想培養孩子社會化進程,就從家庭關係改善著手盡行.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教養真是父母親的重責大任啊? 你可以在書中讀到更多精彩內容喔!Choyce全自動教養:會做家事的孩子,走向世界更自在作者:Choyce訓練孩子從小當個「全自動小孩」:生活自理能力,收拾玩具,摺疊衣服,澆花、協助打掃、煮飯、洗碗、切水果……孩子非但不以為苦,更樂於承擔責任,也為自己對家有所貢獻而充滿成就感.為什麼要這麼做?又是怎麼做到的?本文由方智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