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zaenudin Flickr 一個母親說:「我的孩子(三歲)每天都要玩小汽車,就拿著車滑過來推過去,也沒有做什麼,我覺得他太浪費時間了,所以送他去上積木課.」 一個母親說:「我的孩子(三歲)很愛玩水,就這樣開著水龍頭讓水嘩啦啦地流著,他就捧著手一直看著.我真的覺得他太浪費時間了,所以我會規定他去看繪本.」 一個母親擔心地說:「我兒子(六歲)好愛切橡皮擦,每買一個新的,他就把它切成絲……」我告訴她:「我小時候也這樣.你知道,切的過程中,每切一刀,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滑滑的、整齊而且漂亮的切面,直到現在我還有那種沉浸其中的深刻感受.」 其實許多事情對孩子來說都是學習,無論是學習感受、學習情緒、學習知識,都是一種體驗,或許在成人的眼光裡看起來是無意義的事情.我想起以前當老師的時候,教三年級的書法課,有個男孩拿著毛筆塗著自己的手,我遠遠地觀察著男孩沉浸其中的樣子,他一筆一筆專心地畫著,直到整條手臂都塗成黑色,完全的塗滿.當他完成時,還轉動著自己的手臂欣賞著.我想起自己小時候同樣的作為,那種毛筆刷在手上冰涼的感覺,那是一種感受力的建立. 學習是一生中最重要的習慣,人說活到老學到老.尤其是在幼兒時期,許多經驗都來自於他的遊戲,許多感受也來自於他不斷的嘗試.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遊戲抱持「那是浪費時間」的觀念,那麼孩子的一生將會欠缺許多感受的能力;而且許多父母最在乎的學習幾乎僅限於認知或技能的訓練. 感受力是我們非常重要的能力,因為感受能力的敏銳,可以彌補語言無法傳達感覺層次的缺憾.例如,孩子說:「媽媽,我的腳很癢.」我們都可以知道他很癢,但我們無法體會他癢的程度.語言可以清楚地表達事件,卻無法將感覺層次表明清楚.我們知道孩子跌倒時很痛,但我們無法精確得知對孩子來說,他的痛究竟有多痛?即便是多麼生動的形容詞,如「錐心之痛」、「痛徹心扉」,都是如人飲水,冷暖只有自己才知道那種感覺. 許多感受力來自於觀察、觸摸、嘗試,經過不斷的練習後,才會有感受,才能擁有同理心的能力.當我們無法感受到他人的感受時,又怎麼可能有感同身受的能力呢? 而每一件事情,都包含了許多的學習.孩子不斷地推著小汽車前進後退,他的手摸著、他的眼睛觀察著、他的大腦運動著.我們無法看見這個經驗有立即性的成果,就像孩子切著橡皮擦、捧著水流、皮膚接觸筆墨一樣,但是,這些經驗在孩子未來的人生裡,將轉換成他精確的感受能力. 我的父親會用小刀將鉛筆削得非常圓整,每次他削完鉛筆時,還會讓我們摸一摸,他總是說:「你摸摸看,這鉛筆要削得沒有線條,削得圓圓的,才是削得最好的鉛筆.握起筆來寫字才會舒服.」我到現在對於那摸起來圓整的感覺還在.那你感受得到我所摸到的圓整嗎?那一種手指與鉛筆間的連結. 如果我沒有切過橡皮擦、如果我沒有用毛筆畫我的手、如果我沒有抓過青蛙、玩過泥巴,我相信許多事情我都無法感受.無法感受的事情,我們也將無法理解.這樣的感受力,是人生情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當我們能夠感受、理解,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互動,會減少許多不必要的誤會或摩擦. 我常建議家長,在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嘗試所有的事情,無論那事情看起來多麼的愚蠢或是無聊,甚至有些小破壞或損失.因為這些嘗試的行動,將為孩子建立起人格中的感受力,在面對無法溝通時,也有能力找盡所有的形容詞,來清楚表達自己內心所有的感受,這也是溝通能力的培養. 我想起和朋友說到自己二十歲那一場大車禍時,我努力的形容那樣的痛.我說:「醫生將我癒合不佳的手指剪開來擦藥的時候,你知道十指連心,那種痛、痛徹心扉,痛不欲生的感覺嗎?」我的朋友冷冷地說:「我當然知道呀!但那痛不算什麼.」我說:「那種痛,幾乎是讓人可以昏厥過去的錐心之痛,你怎麼會說不算什麼呢?」我的朋友回答:「你生過小孩嗎?那種痛,才叫做痛徹心扉,才是痛不欲生的感覺.」 對於朋友說的「痛」,我沒有感受過,但生孩子的痛,已經超過我經歷過最高級的痛時,只能用想像來感受那種筆墨難以形容的痛.每個孩子的出生,都帶給母親無與倫比的痛,難怪有句話說「為母則強」.這用生命最高級的痛換來的生命、和自己血脈相連的孩子,對母親來說,必然是天下最美麗的小天使. 當許多事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時,應該讓這些小天使能夠自由的體驗著所有的事物,在其中體會所有的感覺.有一天,孩子會知道母親忍受了多大的痛苦,才將他帶到這個世界,他也終於能懂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真義了. 你可以在書中讀到更多精彩內容喔! 不會游泳的魚:慢學成功教育家教你如何讓孩子的天賦自由作者:蘇偉馨 母親張開雙臂,擋住時間的流逝、擋住了所有的眼光,容忍我用最慢的速度探索這個世界,容忍我總是做著一般母親會抓狂的事情.於是,我從一個總被老師罵笨的孩子,成了一個教育者. 本文來自商周出版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