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beccaL Flickr 自尊靠兩種經驗來培養:我們生活中一個最重要的人「看見」並承認我們,以及我們察覺到自己對其他人有價值.這兩種感覺,以及流暢的個人語言(這一點本節稍後會討論),是我們獨立以及與其他人共同建立幸福生活的先決條件. 容我解釋.在我的經驗裡,所有父母都愛他們的孩子,但不是每個父母都有能力把他們的感受表達得清晰適切.然而,愛的表達是自尊發展的一個關鍵.如果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不能讓孩子體會到愛,那父母心裡就算滿溢著愛,又有什麼用?父母是什麼用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小孩體驗到什麼.成年人的關係也是如此. 幼兒會毫無顧忌地承認他們需要被看見.在遊樂場,一歲半的凱薩琳第一次溜滑梯時,看著她媽媽大喊說:「看我,媽咪!」大多數的父母巴不得看個夠,卻在無意間給了小孩不是他們想要的東西. 例如,凱薩琳的媽媽讚美女兒說:「哦,妳真棒!做得好!」這句評語出自一片愛心,可惜把「存在」和「成就」扣在一起.當大人這樣說話,我們會說他們「答非所問」.假如我邀請好朋友來吃晚餐,我在飯後喝咖啡的時候說:「實在很高興又見到你了!」結果他卻回答:「對,你顯然已經學會做菜了!」很明顯這是答非所問. 這就是凱薩琳的感覺,彷彿她和母親不是在跟對方溝通.女孩從來不覺得她可能必須很棒,才會覺得溜滑梯好玩.她正在經歷一件事,當她說:「看我!」她想要證實她的經驗和她的存在,僅此而已.她真正想說的是:「看見我!」 其他的父母會用比較自我中心的方法來表達他們的愛,說:「小心不要跌下來摔傷了.」這種永無休止的擔憂毒害了自尊的發展,因為小孩收到的訊息是,「我不認為你應付得來.」這也會把小孩的注意力從他自己的經驗轉移到母親的感受上.如果母親老是擔心,兒子一定會配合母親,不管是變得謹慎而焦慮(直接合作),或是變得笨手笨腳、意外連連、橫衝直撞,以符合母親的負面期待(反向合作).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自尊?凱薩琳的母親只需要和女兒短暫地眼神交流,揮揮手說:「嗨,凱薩琳!」這樣就能表示她見證了女兒的經驗.反之,凱薩琳也會接收到一個重要的訊息:她知道她被「看見」了.這可以滿足她被愛的需要,同時把這份愛傳達給她. 但假如凱薩琳的母親不只是想看見孩子的經驗呢?她可以看著女兒的臉,如果她看到女兒臉上單純的喜悅,她可以說:「凱薩琳,好像很好玩!」如果女兒臉上的表情是喜悅和恐懼夾雜,她可以說:「看起來很好玩……不過也危險,對吧?」她這麼做是給女兒一個表達她內心經歷的方式,一種個人的語言.我在上面提過,擁有個人語言是發展健康自尊的必要條件.除非父母花時間看他們,以同理心把他們的表情和感受形諸文字,否則小孩無法學會一套個人語言. 你可以在書中讀到更多精彩內容喔! 優秀的教養,是相信孩子的能力!作者:雅斯培‧尤爾傳統上所謂的「教養」,大部分是不必要的,甚且會造成直接傷害.我們疼愛小孩,但我們對小孩本質的基本理解卻是錯誤的.當小孩最麻煩難搞的時候,其實正是他們對父母最有價值的時候! 本文來自商周出版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