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路上開始瘋傳一篇文章是針對前一波關於美國流行「哭就不抱,不哭才抱」系列文章的反撲對於許多台灣的媽媽來說,小孩哭了不去抱,是很殘忍的事情兔子一直以來是個奉行百歲醫師原則的媽媽關於這個誤會,我倒想來聊聊我自己的經驗跟解讀. 首先,百歲醫師提倡的絕對不是「無時無刻都哭就不抱,不哭才抱」這樣的確是太殘忍了,畢竟對於小寶寶來說,哭是他們向這個世界溝通的方式所以當他們不會表達的時候(語言、動作都還未成熟)哭,的確是唯一能夠表現「立即性、絕對性」的不滿 第一次去游泳池,因為哨子聲太大嚇翻了,還沒下水就哭到不行 就我的解讀與實際操作,百歲醫師提倡的是「延遲回應孩子哭泣時的需求」也就是說,我並不是不去抱正在哭泣的孩子,而是不會馬上去抱為什麼呢?因為媽媽不可能無時無刻都在孩子的身邊,滿足他的需求(除非這個媽媽不用作家事不用吃飯不用洗澡不用上廁所)延遲回應孩子的需求,其實也是在磨練他們必須忍耐一下,才能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這件事情是很重要的功課,如果孩子沒有學會,很可能為了一點點事情大哭大鬧 很多孩子的狀況是,只要不依他的意,就翻天覆地拿不到他想要拿的東西,大哭沒有立刻吃到食物,大哭起床媽媽沒有立刻大來,大哭不但媽媽搞得焦頭爛額,會覺得小孩很沒辦法帶出門旁人也會覺得被打擾有點困擾,誰喜歡每三秒就尖叫的小童呢?試問,難道要讓孩子養成隨時都可以得到想要東西的習慣嗎?我想的比較多,會延伸到,難道他的人生可以一切都這麼順遂嗎?會不會因此不能接受拒絕跟挫折?(當然絕對可以說我想的太多,只是我覺得見微知著,訓練好規矩永遠不嫌早) 抓週也因為太多叔叔阿姨不認識,一直緊緊抱著媽媽,兔寶啊,是抓週不用抓媽媽啊 再者,不是每件事情都得遵守「哭就不抱,不哭才抱」,爸媽要分辨輕重哪些是「沒得商量一定要守的規矩」哪些又是「可以稍微被破壞的彈性」,就是父母親自己必須要去設立界線的 對我來說,沒得商量一定要守的規矩有哪些?就是那些在外面不能造成別人困擾(不尖叫、不打鬧)或是良好的生活起居作息比方在我們家,不陪睡、不哄睡,睡覺就是換尿布,親親、抱抱,講些溫馨的話然後我就會把兔寶放上她的小床,給她一隻兔子娃娃陪睡剛開始兔寶也會哭鬧,但是她也知道媽媽只會久久進來一次(大約是20分鐘)進來也只是拍拍她的背,檢查一下尿布就出去了你說她剛開始會不會哭?會,哭得可大聲了! 兔寶:媽媽不要放開我,我不要下去 但是難道她哭了就讓她不睡覺繼續玩嗎?對於孩子而言,睡覺是比吃飯還要重要的成長因素呢!所以我會抱著她說,「寶貝該睡覺了,好好睡覺明天才能有精神好好跟媽媽玩呀」然後我就會出去了,久而久之,她就會乖乖去睡覺(不要覺得小孩聽不懂道理,講久他們真的知道)現在她已經進步到,即使沒有立刻睡著,也不會大哭,會自己在床上抱著娃娃滾來滾去有時候還會發出一些小小講話的聲音,媽媽在babymonitor看到都會覺得好可愛~早上起床時也不會大哭,她會乖乖等我去房間,等我幫她拉開窗簾掀開她的蚊帳時,兔寶就會張開手臂跟我說「抱抱」 而兔子會立刻安撫兔寶的狀況又是哪些?如果兔寶當天玩得很累又不肯休息,可想而知一定會比較歡這時如果她哭鬧,我就會立刻去安撫她到了陌生的環境,她比較容易怕生或是膽小,我也一定會在她一哭時就立刻抱著她上一餐吃得比較早,所以提早餓了,我也會給她一點點心,然後抱抱她請她忍耐一下諸如此類我覺得沒有影響到生活作息、或是突發狀況的事件,兔寶都還是緊緊黏在媽媽身上 看到許久不見的姨婆來也要大哭一場,死命抓著媽媽的衣服不放 其實許多媽媽都對於沒有立刻回應小孩的需求感到罪惡但是媽媽也是人,媽媽也會累,媽媽也有好多其他的事情得做所以早一點讓小孩學會「必須等媽媽一下,但是媽媽一定會來」這件事情不但可以讓自己變得輕鬆,也可以讓孩子變得更獨立、更成熟絕對不是什麼過於自私的行為,或是會對小孩造成心理創傷的事件畢竟當她真正感到害怕、難過時,媽媽還是會緊緊抱住她 百歲醫師在台灣一直都有支持跟反對的聲浪我自己當初也是抱持著「不妨一試」的心態,邊做邊修正畢竟養小孩不能可完全照書養,還是必須依照自己的心去活用但是絕對可以在百歲醫師的身上學到幾招,讓育兒之路不總是那麼疲憊 抱抱當然是親子間絕對不能少的親密舉動,平常當然可以多抱抱小寶貝,不然長大才不給抱咧 歡迎來FB找兔寶小潔玩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