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art_Handy flickr 前一陣子在電視台上最熱門的新聞,應該就是「我是歌手」的大陸歌唱節目了.包括來自台灣的歌手們,彼此競爭展露歌喉,短時間內成功吸引了兩岸三地許多觀眾的矚目.其中一位實力派唱將「彭佳慧」,其獨特的唱腔和舞台魅力,讓人很難想像她在兩年前,曾歷經產後大出血,經由輸血3000cc後才保住一命,在鬼門關前走過一遭.因此面對生產難以預防的各種風險,千萬不可輕忽產後大出血的危機. 傳統上產後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簡稱PPH)又稱之為血崩,是指產後出血量大於500㏄以上.大多數發生於剛生產完的24小時內,稱為「立即性產後出血」.然有時產後出血不一定會馬上發生,可能在產後一天甚至在產後1、2個月內,醫學上稱為「延遲性產後出血」.產後出血發生的原因不同,其危險性也不一樣;但無論是何種原因引發之出血,只要失血量達一定程度,即有可能威脅產婦健康,導致其凝血功能障礙,甚至休克及死亡.因此有必要瞭解其發生原因與緊急處理方法,才能解除產後大出血的危機. 造成產後出血的原因主要有五項: 1.子宮收縮無力 這是產後出血最主要的原因.造成子宮收縮無力的因素包括了胎兒體重過重、多胞胎懷孕、羊水過多、麻醉藥物、產程過長、前胎有子宮收縮無力之病史等.因應子宮收縮不全所造成的大量出血,除了通常會提供「子宮收縮劑」藥物治療之外,並以手按摩子宮,直到子宮變硬為止,其作用同樣也是加強子宮收縮功能. 2.產道裂傷 是產後大出血的另一常見原因,主要是經由陰道生產後,造成陰道、會陰或子宮頸的裂傷出血.產道裂傷有時候失血速度很快,即便在縫合後傷口外觀上沒有再出血的現象,但可能在裂傷較深處已形成血腫,也會導致產婦在產後發生不穩定的生命跡象.一般醫師會針對裂傷點的血管,緊急進行縫合手術,甚至利用紗布壓迫傷口,以達到止血目的. 3.胎盤殘留或植入性胎盤、前置胎盤 有時候產後胎盤沒有完全脫落,或是多長出了「副胎盤」,就有可能引起產後出血的現象.通常在產後需檢視娩出胎盤外觀的完整性,如果發現胎盤娩出不完全,或子宮收縮良好、產道無裂傷跡象,懷疑有存在副胎盤之可能,需以超音波檢查後,使用胎盤鉗協助取出,甚至以手進入子宮強制將胎盤剝離.至於產檢已發現產婦有植入性胎盤及前置胎盤的現象,通常在剖腹產時容易發生大出血現象,嚴重者可能在娩出胎兒後,需立即切除子宮以達止血目的. 4.子宮破裂 子宮曾動過手術、前胎爲剖腹產而此胎嘗試陰道生產,或是生產時不當的腹部加壓助產,都有可能造成子宮破裂.子宮破裂可引起嚴重腹腔內出血,若無及時發現治療,致死率相當高. 5.凝血功能障礙 某些產婦因自身疾病需服用抗凝血劑,或有先天凝血病變如血友病、血小板過少症,均增加產後出血的風險. 「產後大出血」是一個無法預期且無從預防的緊急情況.根據產後大出血發生原因不同,其危險性也大不相同.通常立即性出血者危險度比延遲性嚴重,需要立即處理.而如果事前已經視為高危險群之孕婦,如胎兒過大、雙胞胎、前置胎盤等情況,可以事先預防準備,以免事情發生導致措手不及.最重要的是產後醫護人員需要有警覺性,不要低估失血的危險性;定時監測產婦血壓、心跳情況,並觸摸子宮以評估子宮收縮強度,並觀察惡露量及傷口情況. 產後從少量出血,演變到大量止不住的失血,有時速度是很快的;因此判斷及處理方式的時效要快,分秒必爭.有經驗的醫療人員必須具有高度警覺心,能夠明快處理,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出血的可能原因,針對原因進而選擇治療方式.除了要立即輸血及重組活化第七凝血因子之外,如果出血情形嚴重,傳統對於產婦血崩的處理,有時必須不得已切除子宮.但若仍有再生育的考量,目前亦可以選擇「血管栓塞術」.利用血管X光攝影的方式,將微導管沿著股動脈尋找出血點;再將一種遇水膨脹的栓塞物打入動脈內或利用氣球,將供應子宮血液的動脈塞住,幫助病人成功止血,子宮因而得以保留.不僅減少失血過多而不幸死亡的機會,也保留女性生育能力,對於產婦來說是一大福音! 王懷麟醫師 現任送子鳥診所副院長.經歷台北榮總婦產部住院醫師、台北榮總婦產部總醫師、竹東榮民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新竹南門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婦產科醫學會會員、內視鏡外科醫學會會員. 本文來自王懷麟醫師部落格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