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孩子抱怨另一半,是不稱職的父母培育健康心靈,讓孩子學會尊重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是「三歲心」.在前文提到的商人育兒法,廣義來說也可以從「人類是由大腦、身體、心靈這三個要素所構成的」這個觀點去加以詮釋.其實現今的科學,對於此觀點也有相同的看法,其中我覺得最有趣的是「心就像是操控著人偶的細線」這點.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粗暴地拉線動搖心志,言語也會變得粗暴,表情會變得猙獰,動作或舉止也會雜亂無章.但是只要耐心地拉線,心就會安定,言語與舉止向孩子抱怨另一半,是不稱職的父母培育健康心靈,讓孩子學會尊重也會跟著變溫柔.所以到三歲前的這三年,請一天拉一條線,溫柔地將這一千條細線拉好,慢慢地用時間與關愛來教育孩子,這就是身為父母最基本的義務.」您是否覺得這是非常精闢的育兒觀點,就像香月牛山醫師拿種樹來做比喻,指出幼兒時期的關愛與照顧的重要性,我想這跟拉線的道理是完全相通的.像這樣在三歲前培育健康心靈,就能在六歲前學會禮儀,在九歲前學會用語,十二歲前學會書寫技能.以我擔任心理諮商師的經驗得知,幼兒時期最重要的莫過於父母完整的關愛,我也一直不斷地提到這是培育健康心靈非常重要的養分.江戶育兒法中的「三歲心」所強調的正是心靈養分,這讓我不得不佩服江戶時期偉大的育兒論.這邊再舉個有趣的例子.「真討厭,孩子的爸在放假時只會懶懶地躺在沙發上.真無聊!」「沒辦法買漂亮的衣服給你,這也是沒辦法的啊!誰叫爸爸賺的少啊!」◎從小開始培養禮節,父母要以身做則妳是否曾在孩子面前說過這些話?我可以了解母親對幾乎完全不幫忙照顧小孩、也不幫忙做家事的丈夫,難免會想要抱怨發牢騷的心情,但是在孩子面前說爸爸的壞話其實是不對的.因為在媽媽忙不過來需要爸爸幫忙時,兒子也會主動過來幫忙;如果平時就在孩子面前說爸爸的壞話,孩子會變得不尊重父親,也不會聽爸爸的話.不只如此,孩子甚至會覺得爸爸跟媽媽關係不好是自己造成的,都是因為自己不乖.而這也是我從以前就不斷提到的重點.很巧的是,江戶時期有位名叫中江藤樹的學者,在<鑑草>這本著作中也提過類似內容:「母親常在孩子面前提到丈夫的缺點及疏失,而且還以此為樂,這種行為等於在教導孩子不孝.不孝順的想法,常是從看見父母的缺點開始」另外在書中也有提到,如果自己是在充滿愛的環境下成長,身旁的人自然就會感受到愛;而會經常責備抱怨的人,就是因為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是缺乏愛的.而另外一本書這樣寫到:「等孩子滿兩歲時,媽媽早上抱著孩子雙手合十,教孩子向爸爸行早安禮(說早安).等到孩子會走路時,教孩子向媽媽問好;教孩子不只是向爺爺奶奶問好,只要是遇到人的時候都要問好,就連還不會說話的嬰兒,也要由媽媽抱著向大家問好」.先姑且不論每天早上雙手合十地向爸爸行早安禮這件事,重點是要維持隨時打招呼的好習慣.像是「早安、請慢走、您回來了」這些禮儀,即使到了現今,仍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文本出處.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更多完整資訊,請洽出處﹞<教出孩子的自信,從「父母的口頭禪」開始:50個父母一定要說的「教養關鍵句」>無心的口頭禪,比打孩子更傷人!25年臨床心理師專業引導,親子關係從改變說話開始只要改變你的口頭禪,就能讓孩子更有自信,快樂成長.﹝專業推薦﹞王宏哲--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本書特色﹞☉想要改變孩子,父母要先改變自己☉點出錯誤迷思,建構充滿愛與信賴的親子關係☉收錄50個教養提醒,引導孩子發揮潛能﹝作者簡介﹞金盛浦子 KANAMORIURAKO1937出生於東京.青山學院大學文學部教育學科畢業後擔任小學老師.1978年設立東京心理教育研究中心.1990年設立自遊空間SEPY,以治療師、臨床心理師、繪畫療法師等身分進行心理諮商,透過自律訓練法、呼吸法、氣功等幫助社會大眾舒緩身心,並開設相關課程教導大家如何恢復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