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台大城鄉所碩士班學生正對台北市中正區內環境源進行調查,經過同安街水源路口時,看到即將拆建為停車場的一塊綠地.綠地上,聳立著一棵棵雄健的老樹,當地居民對於這塊平時乘涼的林蔭有所不捨,但又不知如何是好. 這個題材,引發了台大城鄉所同學的興趣,同學與殷切著想要保護老樹的居民聯繫上,展開「老樹保護活動」.但當時,停車場的開發計畫已經啟動,甚至已經完成違章住戶拆遷補償金的發放,剷除破舊屋舍與遷移老樹行動,已經箭在弦上.為了保護這些老樹,當地居民請來時任文化局長的「龍應台」一起來勘查,希望藉由老樹的保存,延緩停車場開發計畫. 台大城鄉所同學看到老樹旁,頹圮的房舍,好像很有來頭.探詢之下,才知道這曾是有過風光歲月的「紀州庵」料理庭遺址.(圖片來源:文訊) 擅於論述的同學知道,要協助居民保護即將被遷移或砍伐的老樹,非得要從「紀州庵」的歷史著手.於是,一百多年前的故事,慢慢被挖掘出來...... 1895年,戰敗的清廷簽訂中日馬關條約,台灣割讓給日本,開始了被殖民的時代故事.(氣泡魚:推薦大家可以去看一部名為1895的電影,就是敘述台灣島民組織義勇軍對抗來收服台灣的日軍的故事)割讓給日本的兩年後,也就是1897年,隨著日本軍隊來台灣的關西和歌山年輕人「平松德松」開設了第一家日本料理店「紀州庵」. 紀州,位置在日本和歌山縣一帶,於紀伊半島、大阪市南方,是關西地區南端的一個地方. 「平松德松」把店名取為「紀州庵」應該是為了緬懷自己的故里,同時增加在台日人的親切感.比較特殊的是,「紀州」在地域上,雖然屬於日本關西地區,但「平松德松」在台灣開設的這一家「紀州庵」賣的卻是口味濃厚的關東料理為主,我想這應該是以客戶族群為考量吧!! 第一家「紀州庵」位在當時的若竹町(大約是在今天西門町南側,貴陽街與長沙街之間,西本願寺不遠處).因為位處當時政經中心地,距離總督府(今日的總統府)也近,所以「紀州庵」本店的生意蒸蒸日上. 隨著由日本本土遷移到台灣的移民越來越多,1917年,「紀州庵」開設了今天氣泡魚要為各位介紹的城南「紀州庵支店」.城南「紀州庵支店」位於川端町(位於今日金門街到廈門街之間,汀州路以南至新店溪畔這個範圍),依伴著航運發達的新店溪淡水河流域,提供便捷的交通運輸與船屋等娛樂服務. 城南「紀州庵」支店最輝煌的時候,除了三層樓高的本館,還陸續興建了離屋與別館,是相當高級的日式料理店. 平松德松將紀州庵本店委由其長子泰藏、三子重雄經營;二子榮和四子勝治協助分店經營. 1937年至1938年間長子泰藏去世,整個「紀州庵」的營運重心就逐漸遷徙至支店.位於西門町的創始本店也在不久之後停止營業(1939~1940年). 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紀州庵支店也被迫停止營業,原本提供遊賞或舉辦餐宴的庭園和建築因為城內的醫院遭美軍轟炸毀損,成為暫時安置傷患之處所. 1945年,戰爭結束,日軍戰敗投降,紀州庵又臨時地作為日人暫居所,戰後未被遣送回國的部分日人被安置於此,風光一時的紀州庵也隨著平松家族離開而逐漸被人遺忘.「紀州庵」建造歷史時間序: 「紀州庵」重建歷程記錄表: 當年殘墟斷瓦中找出來的物件: 古蹟復健的相當用心,盡量保存著當年的榮景解說員有介紹到在日本傳統禮節中,這面牆可是有學問的,主人端坐的位置與招待客人所坐的位子,可是相當考究的.特別是下面圖片中那根很可惜被塗上漆料的木頭,稱之為「天地柱」,這根木頭是整間屋子裡頭,最高級的木頭,代表著整個家族的地位與主人的身分.根據解說員的介紹,這跟天地柱,可是要價不斐的肖楠木,可見,「紀州庵」在當時,可是相當有份量的. 2014年5月份,整建後的「紀州庵」正式對外開放,同時也邀請創辦人「平松德松」的孫子「平松喜一郎」,以及跟「平松喜一郎」一樣出生在台灣的姊姊楠本美苗(左一)、妹妹大谷和江(右一)、太太平松テル子(右二)來台參訪修復完工的紀州庵. (圖片引用來源:紀州庵)受邀來台灣的「平松喜一郎」一家人,看到台灣把平松家百年前的家業,重新整建起來,感到相當的感動.在台灣出生,被稱為「灣生」的這一家人,當年離開台灣的時候,大約是十來歲的年紀,所以當年的「紀州庵」可是充滿著成長的回憶.致贈給台北市政府的「紀州彩線球」,象徵城市間的友誼與祝福 王明霞導演所拍攝的「城之南・紀州庵本事預告片」 在「紀州庵」復建古蹟旁,還新蓋了一棟三層樓的文學森林館,除了當成是「紀州庵」的管理中心之外,一樓還有書店、展場及茶館,二樓是多功能空間及展場,三樓則是可以容納三十人的人文講堂. 「紀州庵」怎麼去:檢視較大的地圖 百年風華紀州庵的介紹真是令人賞心悅目,如果各位覺得文章還不錯,還望請不吝給個讚!!氣泡魚FACEBOOK粉絲團:www.facebook.com/bubblebubblefish圖文資料 :氣泡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