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以下小孩生病為什麼要看兒科??先跟大家說個真實小故事:某個晚上在急診室裡,一對父母抱著一個出生約3週大的新生兒到急診,主訴是量到發燒39度活力不佳,“新生兒感染!!”我心想”等等有得忙了”3個月以下新生兒若有發燒感染跡象,則敗血症或腦膜炎的機會相當高,需住院做詳細檢查!爸媽進來後說: “診所醫師說小孩發燒症狀不明顯,怕是尿道感染要做小便檢查”他們拿了一張"非兒科"診所的轉診單給我,上面寫著:請驗小便“小便是一定要驗的”我說,但這是新生兒感染,還有許多檢查可能都要做,包含抽血、X光甚至腰椎穿刺等等,且需要住院處理才行.”“什麼!?可是診所醫師說小便驗了沒事就可以回家呀?”爸爸很驚訝的跟我說之後我花了快15分鐘跟這對爸媽解釋,之後甚至還被迫跟他們診所的醫師通電話,爐了半天才肯住院=.=阿彌陀佛=====================================台灣醫療業發達醫院診所林立,幾乎每條街上都有好幾間診所,小兒科、皮膚科、眼科、耳鼻喉科、內科和家醫科等等,每個人都有選擇就醫場所的權利,但去哪一科看對孩子最好呢?我們來分析依下吧!!傳統上醫師可以分為四大科其他科四大科分別為內科外科 婦產科小兒科 (是的,小兒科是大科!!!!別以為有個小字就是小科~QQ)所謂大科是指,各科當中會再細分很多次專科,以小兒科為例,有小兒感染、小兒腸胃、小兒胸腔、小兒內分泌科等等其他科則有大家常見的皮膚科、眼科、耳鼻喉科、復健科等等為什麼要有小兒科??因為小孩不是大人的縮影,身體器官和免疫發育是出生後才慢慢成熟,因此許多疾病是只有小孩才會得而大人不會,且許多大人常用的藥物用在小孩的身上是危險的另外,小孩不擅長表達,較小的孩子看病時通常只會哭鬧掙扎,要不就是兩眼死盯著我看口水直直流,兒科醫師需要靠更多的經驗和耐性從小病人的肢體語言、身體檢查中找出問題所在,這都是需要長久的時間培養的~ 其實有時候我覺得我們根本就是獸醫.... 當醫師從醫學院畢業並且考取醫師執照,決定選擇兒科作為終身職業後,必須至少花3年的時間留在教學醫院接受兒科專科訓練,從早產兒到未滿18歲的病人通通要會看,學習各種小兒完整的身體檢查評估,治療處置等,3年後才可以再參加國家考試,通過後得到兒科專科醫師執照,成為真正的兒科專科醫師~(若有興趣會繼續深造,約兩年後再參加考試成為次專科主治醫師)若畢業的醫師一開始就選了如耳鼻喉科、皮膚科等科別,他們就不會再專注於小兒疾病方面,而是朝專門特定部位器官去學習,無庸置疑,耳鼻喉科醫師或皮膚科醫師對於耳鼻喉或皮膚方面的疾病絕對是專家!!但是對於小兒疾病全身性的評估方面可能是略遜一籌的,且不小心用到不適合孩童使用的藥物機會可能也比較高…在小孩,有許多出現在皮膚或是耳鼻喉的的症狀只是某種症候群的其中一個表現,因為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不舒服,只治療局部而沒有把根本的原因找出來治療是不好的,且在用藥以及好發疾病上和成人是完全不相同的.⭕最好的情況是這樣:若小孩有任何不適或狀況,先由兒科醫師評估處理確定病因並且治療,兒科醫師評估後有需要再轉介給其他專科醫師最妥當囉~! 三寶爸-小兒科陳映庄醫師小兒科醫師,三個寶貝的爸;因為常常遇到病童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對於小兒疾病和育兒方式的有許多的疑問,因此開始了寫作生涯,希望可以藉著淺顯易懂的文字幫助更多的家長.本文獲陳映庄醫師授權原文連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