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綠舒嗡嗡嗡,嗡嗡嗡……我們都有被蚊子叮咬的經驗,也都聽過各種有關蚊子咬人的傳說,例如體質的酸鹼度、吃素與否等等,到底蚊子是根據什麼條件來鎖定目標的呢?最近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InstituteofTechnology)的研究團隊發現,對蚊子來說,遠距離的時候二氧化碳最重要,但是等到距離拉近以後,溫度、氣味以及視覺也對蚊子選擇目標有很重大的影響. 研究團隊使用了風洞(windtunnel,是一種產生人造氣流的管道,通常是空氣動力學當中的研究工具),並針對二氧化碳、溫度、氣味以及視覺這些因素進行詳細的測試後發現,如果十公尺以上的遠距離,蚊子主要是依靠二氧化碳作為主要追蹤的目標. 當蚊子發現了二氧化碳,牠便會開始往上風處追蹤二氧化碳的濃度;追蹤片刻後若二氧化碳忽然變少或消失,蚊子便會開始以Z字形飛行,試圖找回二氧化碳的蹤跡.當蚊子往上風飛行,追蹤著二氧化碳的痕跡時,路途上若出現了高對比的物體(黑點)時,蚊子便會降落在這個黑點上,即使黑點附近的二氧化碳濃度並不高. 除此之外,蚊子可以感應到溫度.研究團隊發現,在沒有二氧化碳痕跡的狀況下,蚊子還是會主動接近攝氏37度的物體,對溫度的感應可以遠到20公分,不過大致上還是在2~3公分內最明顯;但如果加上水蒸氣(模仿流汗後汗液蒸發的狀況),蚊子對溫度的反應範圍可以擴大到6~8公分. 將二氧化碳、熱、水蒸氣、顏色分開研究,能幫助我們了解是什麼吸引了蚊子飛來;但是人類並不會只單純發散其中一種因子.我們會呼吸(二氧化碳)、有體溫(發熱)、也會流汗(水蒸氣).因此,研究團隊也想知道,究竟距離多遠蚊子還可以偵測人的手臂發散出來的綜合信號? 結果發現,雖然在10~15公分以外,人手臂所發散出來的熱,已經產生不了明顯的差別(大約相差攝氏0.2度,為蚊子對溫度的偵測極限);但是結合其他的信號,蚊子還是可以在30~50公分的距離之外發現「遠方有手臂」!這是在有氣流的狀態,若是在室內無風的狀態下,蚊子應該可以在更遠的距離就發現手臂的存在. 也就是說,在遠距離時,蚊子主要是依靠發現二氧化碳的痕跡來找尋可能的目標;當牠循上風越飛越近以後,溫度(體熱)、水蒸氣(汗液蒸發)以及視覺的刺激(穿的衣服或是生物的毛皮顏色)便成為辨別目標物的主要條件. 所以,該怎麼避免被蚊子咬呢? 從這篇研究看來,建議避免穿深色衣物,如果剛運動完,因為身體溫度較高,加上呼吸急促(發散較多的二氧化碳)而且還流汗,可能要避免待在有蚊子的地方.如果以上這些建議都沒用,還是認真躲蚊子、使用防蚊用品,以及多準備止癢藥膏吧! 參考文獻:●vanBreugeletal.,MosquitoesUseVisiontoAssociateOdorPlumeswithThermalTargets,CurrentBiology(2015),http://dx.doi.org/10.1016/j.cub.2015.06.046 不腦殘科學2:空虛寂寞覺得冷會傳染嗎?為什麼人看到可愛的東西就想捏?慢跑女孩的馬尾為什麼總是左右擺盪?生活中,處處都是泛科學!科學不是教科書上冷冰冰的知識,而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本書即從科學的角度探索科技、健康、飲食、心理、動物和人際關係等各種不同層面的趣味知識,內容包羅萬象,幫助你打破都市傳說、終結網路流言.作者 PanSci泛科學PanSci泛科學是台灣最大的科學網站及社群,2011年成立以來,PanSci泛科學持續邀請台灣科學研究者、教育者、愛好者、以及每一個受科學影響的現代人,共同暢談科學、將高深龐雜的科學發展,以輕鬆有趣的方式,重新放回公共討論中,一起理性思考各種議題中的科學面向,致力於提供最適合討論科學的場合,不管線上與線下.本文獲皇冠文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