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棒,你才會愛我嗎?面對孩子的棄養情結怎麼辦? 每當爸爸、媽媽生氣的時候,佑佑就會出現很有趣的舉動.除了對著父母裝可愛、扮鬼臉,還有一招必殺的絕招──露出無辜的眼神,右手輕輕地在自己的臉前面慢慢揮舞,嘴裡一邊輕聲地說:「媽媽不要生氣,媽媽你不要生氣……」 看到這樣的佑佑,常常讓人有再大的火氣也發不起來.「媽媽,那這樣你有很愛我嗎?」被媽媽抱在懷裡,佑佑用甜甜的童音發問.「媽媽當然愛你啊!」聽佑佑這麼問,媽媽愣了一下.聽到媽媽說愛,佑佑又做出媽媽最喜歡的那個招牌動作:「媽媽不要生氣,媽媽你不要生氣~~嘻嘻.媽媽愛我.」這……佑佑居然連媽媽沒有生氣的時候,也用這必殺絕招來討媽媽歡心了. 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這樣的發現:家裡頭的小小孩,似乎總不知不覺地學會看大人臉色.於是,孩子鬧脾氣的時候顯得很「青番」,但有些時候又讓人覺得太過懂事了,好像做什麼事都為了引起大人的關心和喜愛──到底,這是種什麼樣的行為呢? 在心理學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孩子的成長歷程,會有種不顧一切要獲得關愛的情結──對於這樣的衝動,我們不能帶著任何道德標準來加以批判,而應理解這是一種理所當然,並協助孩子去面對這種心情,以免孩子過度在意別人的愛與眼光,而感到焦慮和痛苦,加強孩子的心理能力與平衡. 孩子可能這樣想 幼年期:信任感的起伏階段 母親對孩子的重要性,最早源自於哺乳和餵奶的階段──哺乳和餵奶時,除了滿足孩子口腔的刺激,還產生一個獨特的母嬰關係,讓嬰兒在喝奶的過程中,透過與母親的互動來獲得快感──信任感也因而建立了. 然而,孩子的世界是很起伏的.透過喝奶的順暢與否、身體的舒服與否,他們會決定世界是否美好、眼前這個人是否值得信任.所以我們會注意到,某些孩子在喝奶時會啃噬媽媽的乳房,這是他們在排遣心裡頭負向情感的一種行為房,這是他們在排遣心裡頭負向情感的一種行為──倘若母親沒有因而離去,嬰兒便知道這個人不管如何都會陪在這裡,心裡頭逐漸產生一種穩定感.但在這穩定「逐步形成」的過程中,信任感是會起起伏伏,嬰幼兒也會一會兒開心、一會兒生氣.倘若母親沒有因而離去,嬰兒便知道這個人不管如何都會陪在這裡,心裡頭逐漸產生一種穩定感.但在這穩定「逐步形成」的過程中,信任感是會起起伏伏,嬰幼兒也會一會兒開心、一會兒生氣. 越來越多媽媽知道親餵母乳的重要性,但這也導致許多奶水不夠、或無法配合的母親,有一種潛在的失落感,覺得自己不能給孩子好的成長環境.其實,餵母乳當然好,但這餵奶的過程,最重要的還是「母嬰互動」──因此,奶瓶必然要隨著母親出現(所以不管多麼忙碌,盡量不要把孩子單獨放在床上自己喝奶瓶︶,孩子才能對人有互動、有想像,然後從中建立信任的心情. 信任感決定棄養的想像 信任感不足的孩子,容易有「被棄養的想像」.所謂的信任感「不足」,和信任感「不穩定」不同,前者有明顯的信任感缺乏的表徵,後者則是幼年時期原本就會起起伏伏出現的「分離焦慮」. 那麼,怎麼樣判斷孩子信任感不足呢?可以透過下面的方法來做觀察: ‧孩子會黏在你身邊,只要你不在就大哭或大鬧,安撫也沒有用.(表示孩子可能不信任你會回到他身邊)‧你不在孩子身邊時,孩子會大哭大鬧,當你回到他身邊後,他卻若無其事.(表示孩子沒辦法表達真實的情感)‧你不在孩子身邊時,孩子會大哭大鬧,當你回到他身邊後,他會生氣地打你或踢你.(表示孩子用矛盾或反向的方式來處理他對你的情感) 上述的這些指標,心理學上稱為「不安全的依附關係」.有些這樣的孩子也容易出現咬手指頭、咬奶嘴,或喜歡咬人的現象.要處理這樣的現象,並不是大家常做的去「阻止」孩子這個行為,而是從增進孩子內在的安全感做起. 家長可以這樣做 條件式的愛?還是無條件的愛? 大家可以想想,你的心裡有沒有這樣一個人:不管發生什麼事,在什麼時候或什麼情況,你都知道也相信,他會永遠在那裡支持你. 如果有這樣的一個人,你一定可以理解,被一個人這樣支持著,心裡會有一種深深的穩定感──心理學上稱這為「無條件的愛」. 很多人覺得「無條件的愛」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那是因為我們的成長過程,與太多的課業和外在表現綁在一起;當我們看到父母因自己的表現而露出滿意的笑容,我們實在很難判斷:父母是因為這個滿意而愛我們?還是即使沒有這樣的表現,他們也會對我們感到如此滿意? 所以,「無條件的愛」變得難以令人「感受到」與「體驗到」──即使有,也常常是瞬間的感受.那麼,對於還沒有太強的能力去思考「愛」的孩子來說,就需要父母以「無條件愛的語言」,來幫他們建立信任感與自我肯定.下列幾個作法提供給大家參考: ‧把人和行為分開:「寶貝,你這樣做不對,媽媽很生氣,可是媽媽還是很愛你,所以媽媽希望你下次不要再這樣做了.」 ‧肯定的語言對「人」,警告的語言對「事」:「寶貝真的好棒,越來越自動自發了.」、「寶貝,你再這樣做會讓我很生氣,你在學校做這件事老師也會生氣的.」 確認、保證、捫心自問 如果孩子真的出現許多缺乏信任的行為,父母也不用太擔心──不管孩子幾歲,信任感都是可以建立的,只是年紀越大,可能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而面對孩子缺乏信任的表現,可以參考下列的處理原則: ‧確認:「寶貝,你是不是覺得,你要這樣做才會讓媽媽開心啊?」‧保證:「你這樣做媽媽真的覺得你很可愛、很開心,但是不管你有沒有這樣,媽媽都很愛你,因為你是媽媽的小寶貝啊!」‧捫心自問:「我是否在孩子做得好時表現得太開心了?或者是對孩子要求很多(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 其實,所有的孩子,都真的不過是孩子而已.在大學的校園裡,我聽過許多孩子說,即使已經成年,他們都還在等父母說一句:「夠了,你已經夠棒了,不要再那麼努力了!」 這些不能說或做‧孩子做了某些好事,就對著他又抱又親,說他好棒,但又沒解釋哪裡棒.(孩子不懂自己為何被稱讚)‧孩子做了某些壞事,就威脅說要趕他出去,或說他怎麼那麼笨、不像自己生的─即使是開玩笑.(孩子會想像自己失去父母的愛) 許皓宜咨商心理師孩子總是不按牌理出牌,讓你感到很焦慮、很挫折?最會說故事的諮商心理師,教父母聆聽、了解和善待自己及孩子,讓孩子在溫暖而堅定的親子關係中,尊重、學習與父母、自己及他人相處.36招情緒教養,讓孩子快樂,也讓父母快樂!教父母輕鬆搞定孩子的情緒,不當暴走爸媽! 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4943許皓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知名諮商心理師.長期研究心理動力治療、婚姻與家庭治療,是媒體節目長期邀請的心理學專家.曾出版<即使家庭會傷人,愛依然存在><人生不能沒有伴,找回各種關係裡的安心感><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如果,愛能不寂寞>等書籍.主持環宇廣播電台「從心聊聊天」節目.許皓宜Fb心理學與生活:https://www.facebook.com/Dr.Hsu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