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智鑛隨著這些年教學經歷的厚實,我愈發認識到︰只改變孩子是不夠的,要同時影響孩子身處的環境.面對孩子的問題時,更重要的是方向和心態. 二○一六年寒假,幾個孩子從上海來台灣找我.其中有個七歲的孩子正準備上小學一年級,他的口語能力很好,但面對陌生環境時經常一言不發. 我辦了三天兩夜的活動,要讓孩子離開父母親跟著我生活,這是這個七歲的孩子第一次獨自在外面過夜.第一天晚上,孩子跟我一起睡,他媽媽提醒我,孩子晚上可能會尿床,由於他比較沒有安全感,我還是決定晚上跟他一起睡.到了凌晨四點多我就醒了,因為床都溼了,這孩子真的尿床了.當下我非常掙扎,到底該不該說點什麼?孩子也醒了,知道自己尿床.後來我忍住了,什麼都沒有說,只是幫他把褲子換了. 第二天早上,我沒有跟孩子討論尿床這件事,也沒有把這件事告訴任何人,包括孩子的媽媽.等到他們回到上海後,我才透過微信將這件事告訴孩子的媽媽︰孩子只在第一天晚上尿床了,後來都沒有. 我要說的是,適時保護孩子的自尊很重要.這樣的自尊深深影響孩子內在的動力.我認為,自尊是建立在大家相互尊重的基礎上. 分享想法,但決定權留給孩子有個家長帶著孩子從上海飛到台灣來找我,想看我如何「帶孩子」,因為家長很驚訝我為什麼能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我帶著這個孩子兩週,讓母親跟在身邊貼身觀察.兩週後家長告訴我,她真的太驚訝了,孩子竟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願意接近一個陌生的老師.她覺得我跟孩子的互動特別好,而我卻寫不出來什麼與孩子互動的「技巧」.這個媽媽後來總結了這兩週貼身觀察的結論:「這是真正用愛孩子的態度與真誠的心態與孩子交往.」這也是我不斷強調的︰只有技巧絕對是不夠的,態度永遠在前面. 大學時我曾輔導的另一個孩子,當時念高中,其實我們兩個差不了幾歲.孩子具有典型的過動特質︰容易衝動,不太顧慮他人,容易有極端想法.我和他的「師生」關係沒多久就結束了,但他一直和我保持聯繫.後來,他真的走向幫派發展,我們見面時,小弟們一字排開叫我「老師」.他和我無話不談,甚至跑路都會跟我說.曾經有另一個孩子問我有沒有帶過比較叛逆的學生?於是我們有了以下的對話︰「有啊,怎麼了?」「你都怎麼跟他們互動?」「嗯,這個問題說起來還滿複雜的.不過,我覺得講義氣還滿重要的!」「什麼叫做講義氣?可不可以舉例說說看?」「好,讓我想想……講義氣有點接近「挺」他.「挺」就類似於支持.只要是不違法的事,我就盡量挺他.」「你怎麼挺他?可不可以舉例說說看?」「好,我想到了.他以前想追一個女生的時候,我幫他,教他怎麼追,還教他寫情書.」「你還做到這樣喔?」我說:「是啊,交女朋友不也是重要的能力嗎?要寫好一篇情書也不容易啊!這不就是寫作的能力.」「可是我覺得這個賭注太大了.如果失敗了怎麼辦?」「你覺得我有可能會失敗嗎?(一定要故意臭屁一下)再好的教練,也不可能保證球員每場比賽都贏球啊!重點還是在球員身上.教練只能提升球員打贏比賽的機率.今天他要追到這個女生,還是要這個女生喜歡他才有可能成功.我的工作只是提升這個女生喜歡他的機率.」「可是當教練的戰術太爛時,也可能導致輸掉比賽.」「我同意你的說法.不過他後來成功追到那個女生了.」「那是多久以前的事了?」「應該快要十年了吧!現在這個學生已經結婚了,還生了兩個小孩.」說起他,我的心情很複雜,總覺得有些可惜.一直以來,我很尊重孩子的決定.我會把我的想法告訴孩子,但決定權交給他. 那天,我在水池裡激動落淚有一次我教一位唐氏症的孩子數學,當天的課程是五十加五十的計算.這個孩子在教室練習時都可以很順利地計算出結果,也可以透過心算就得到答案,但當我帶孩子出去買東西時,雖然我刻意設計的情境是買兩樣五十元的東西,在孩子要準備結帳前,我問他說︰「現在一隻雞腿五十元,如果我們買兩隻,要多少錢?」孩子停頓了一下告訴我︰「二百五十元.」當下的我十分不解,為什麼已經練習過的技能,在真實的情境中,這孩子會反應不過來?我的反思是,真實情境比教室複雜太多,孩子在多元的刺激下,無法反應真實能力. 這次的經驗讓我發現,如果不帶孩子到自然環境中訓練,完全無法預想可能會遇到的真實問題,教室內的訓練成果無法類化到日常生活中.此後,我的教學方法有了很大的轉變,盡可能先帶孩子到真實環境體驗,讓我有機會先真正了解孩子的問題與需求.一旦掌握真實情況後,再設計個別化的訓練課程. 所以,除了教室裡的學科學習,我更看重戶外學習.我認為,「教育即生活」,寒暑假我們總是有許多戶外活動的行程.我曾經為了教特殊需求的孩子們游泳而去考了游泳教練的執照,雖然我本身會游泳,但要教孩子必須更專業.我對自己的游泳教學是很有信心的,通常只要二到三週,我就能讓一個孩子學會自由式.我曾經遇到一個讓我很「糾結」的孩子,那一年我們從七月開始,一直游到八月、九月,到十月那孩子都還沒學會,我真的快被打敗了.之所以沒有放棄,是孩子本身願意持續學,家長也支持.直到十一月的某次練習,這個孩子終於學會了.記得那天,我在水池裡激動得掉下淚來,這個眼淚不僅僅是因為感動於孩子靠著毅力終於達成目標,更重要的是,我終於不用再下水了. 真正的「療癒」是學會與自己的特質共處分享這個故事,主要原因是我覺得很多時候孩子的進步是大人無法預期的.孩子進步的軌跡不是線性的斜直線,很多時候比較像是爬樓梯.有時候他們會在某一個階梯上停留很久,看起來是上不去了,但是其實他們是在蓄積能量,時候到了就能夠往上爬,邁向下一階.至於什麼時候邁向下一階?很多時候是無法預期的.當孩子在某一階段掙扎時,如果我們不夠有耐心、不夠堅持,很可能就沒有後來的成功了. 也因為輔導的「績效」不錯,多數家長會希望我持續陪伴他們的孩子,一路從小學帶到國中、高中,有些甚至到了大學.也因為長期的陪伴,我對於孩子從六歲到十八歲可能遭遇到的問題與挫折,有許多觀察與反思,也都會提醒家長與孩子,下一個學習階段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讓他們有心理準備並提早因應. 我自己從小就是一個非常過動且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直到今天,過動與注意力不集中的特質依然與我共存.我常常和家長分享我的成長故事,從小學到國中我都不是一個討老師喜歡的學生(這樣說應該算是客氣了(.也因為這樣,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更能體會孩子的苦,因為這些困境我或多或少都面對過. 想當初,工作室接的第一個個案是注意力不集中且相當過動的孩子.當這個孩子來我的工作室上課後,我就再也招收不到和他同校的其他學生了.大家猜到原因了嗎?沒有人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跟他一起學習.當下我被人性中的自私因素強烈衝擊到了.不難想像特殊需求的學生在普通班裡學習的處境,還有家長所面對的壓力. 在協助孩子與家長的過程中,我觀察到一些現象,舉例來說,我看過好幾個老師直接在聯絡本上寫著「請帶孩子去看醫生」、「孩子生病了,請按時服藥」.更有老師堅持不讓孩子彈性評量,多次溝通依然無效.一直以來,我認為特殊需求孩子是因為本質上的不同,這些自閉與過動的特質就是他們的一部分,用生病來比喻並不恰當.因為對我來說,他們的特質與感冒是不同的. 我覺得所謂的「療癒」,應該是讓孩子學會與自己的特質共處,因為這些特質可能會伴隨他們一輩子. 本文摘自<不孤單一起走-體制外教師曲智鑛的教育思索>親子天下出版 延伸閱讀養出正面樂觀的小孩?5個簡單教養心法6個方法幫害羞孩子建立自信 想買當然要買最便宜!超殺價格的育兒好物,都在媽咪拜LINE!按這立刻加入>>https://goo.gl/CzfZpJ 不孤單一起走:體制外教師曲智鑛的教育思索與其致力於「矯正問題」,不如幫助他們「發揮天賦」!最懂孩子的光頭老師,一段回顧與陪伴的真誠告白. 作者曲智鑛 一位從小過動、愛打棒球,長大後一天工作12小時,被孩子暱稱「光頭」的特教老師. 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輔修心理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畢業於臺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所學生事務組,專注於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學生輔導. 購書連結博客來金石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