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智鑛大學四年的學習與住宿生活,讓我與父母的關係產生了質變.我發現,大部分父母都用自己習慣的方式愛孩子、關心孩子,有時候可能與這個世代的習慣不同. 我的父母十分優秀,都畢業於第一志願高中,爸爸是醫生,大學時期中西醫雙主修,媽媽畢業後就在台北榮總服務,至今已超過三十年.他們倆工作都很忙碌,從小我就是俗稱的「鑰匙兒」,也養成我比較獨立的性格. 我有兩個弟弟,大的我都叫小哥,小的叫小弟,都很聰明,兄弟感情很好.常聽別人家父母談到手足之間相處的問題,從小我們是一點這樣的困擾也沒有.小時候爸爸曾說:「要打架不會去打外面的人?打自己人沒什麼厲害的.」我和小哥還真的一起去打過外面的. 小時候只要出門,父母都希望我們交代細節,以下是我們家常出現的對話內容:老爸:「你要出去做什麼?」我說:「出去玩.」老爸:「跟誰去?」我回:「同學.」(內心不禁碎念,只差沒脫口回答「人」)老爹再問:「跟哪些同學?」不耐煩的我:「說了你也不知道.」老爸繼續問:「那你幾點回來?」只想趕快出門的我:「結束就回來.」如果是要向爸媽請款,更是會有下面一系列的問題:你需要多少?這些錢要用到哪裡?為什麼要這麼多?確定不要再考慮一下?你知不知道賺錢很辛苦……. 教養方式需與時俱進不知道這些對話,是否在很多家庭裡都司空見慣?我想說的是,家長關心孩子的方式,需要與時俱進地調整.小學的孩子可能很樂意跟大人分享,但青少年可能就不是這麼願意.曾有個很願意跟我分享的十五歲孩子告訴我:「要把跟你討論的內容和媽媽說,簡直是天方夜譚!」還說,這對青春期孩子而言,是非常普遍的. 大學四年的學習與住宿生活,讓我與父母的關係產生了質變;甚至我覺得自己直到大學畢業後,才逐漸脫離青春期. 念研究所時,有一次我騎摩托車意外摔車,嚴重到脊椎受傷,經過長達近一年的診斷、復健後才逐漸穩定,那段時間深刻感受到父母對我的愛與關懷.記得當時我寫了一封信給媽媽,這是從小學畢業後再也沒做過的事. 在師大研究所修習時,多次自我反思才發現︰自己許多做事的習慣與價值觀,都來自原生家庭.即便小時候父母對我管教嚴厲、彼此關係緊張,現在我仍滿懷感激,如果未來我能夠有一絲絲成就,大多仍是由於父母的用心栽培. 然而,這也不代表爸媽一定都是對的.這幾年我常協助澄清親子關係中的矛盾衝突,發現大部分的父母都用自己習慣的方式愛孩子、關心孩子,有時候可能與這個世代的習慣不同,父母總是說「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孩子卻認為「你根本不懂我在想什麼!」 不要忽略更重要的事讀大學後,我開始重新整理、檢視自己與父母的關係.這是自我探索與認同的歷程,尤其在當老師後,我發現自己有更多機會反思親子關係與教養的議題. 我們往往是在當了父母之後,才開始學習如何扮演好這個角色;會犯錯很正常,重要的是先把握重要的原則和方向,然後快速修正.因為,教養常常並沒有所謂絕對的對錯,但父母絕對可以有選擇的權利.當我們只關注犯錯後的處罰,很容易忽略孩子的感受、以及背後真正重要的問題. 以我小時候的經驗為例,印象中我只要做錯事,所受的處罰不是被打,就是在佛桌前罰跪;但若今天問我為什麼被罰,其實都記不太清楚了. 這讓我體會到,教養孩子過程中的重點,在於讓孩子了解「自己做錯什麼?當初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還有機會,能夠怎麼樣調整?」過度強調處罰,不但無法改善孩子的問題行為,反而可能無意間提升孩子犯錯的技巧,如說謊、掩飾等. 當我開始從事輔導工作後,發現自己有很多價值觀與教育方式都源自於原生家庭.這提醒了我:面對教養問題時,要「有意識覺察」自己的做法. 跟著我最久的孩子,如今已超過十年.記得我大學剛畢業認識他們家時,孩子的爸爸告訴我,他們在家是怎樣處罰孩子的,希望我也可以維持教養的一致性比照辦理.當年我沒有思考太多就照單全收,但後來我後悔了! 在孩子十五歲時,我曾鄭重向他道歉,希望他可以原諒過去我對他的處罰.我不知道關係能修補到什麼程度,但我會持續做下去.體罰只是眾多處罰手段中的一種.但若今天我們選擇用這方法與孩子互動,親子關係趨於惡劣的後果,不免也得自己承擔. 這個例子,讓我反思自己早期對於「體罰」策略,一開始所持的理所當然態度,原因或許就在於,我也是這樣長大的! 本文摘自<不孤單,一起走:體制外教師曲智鑛的教育思索>親子天下出版 延伸閱讀養出正面樂觀的小孩?5個簡單教養心法6個方法幫害羞孩子建立自信 想買當然要買最便宜!超殺價格的育兒好物,都在媽咪拜LINE!按這立刻加入>>https://goo.gl/CzfZpJ 不孤單一起走:體制外教師曲智鑛的教育思索與其致力於「矯正問題」,不如幫助他們「發揮天賦」!最懂孩子的光頭老師,一段回顧與陪伴的真誠告白. 作者曲智鑛 一位從小過動、愛打棒球,長大後一天工作12小時,被孩子暱稱「光頭」的特教老師. 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輔修心理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畢業於臺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所學生事務組,專注於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學生輔導. 購書連結博客來金石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