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有三個叛逆時期,2-3歲所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表現,稱作「寶寶叛逆期」;7-9歲左右來到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稱作「兒童叛逆期」,第三個叛逆期則表現在12-18歲左右,這也是大家熟知的「青春叛逆期」.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必定經過這三個叛逆期,2-3歲是孩子經歷第一個叛逆期的年紀,家長們絕對不能輕易忽視. 幼兒叛逆期的這段期間,孩子們的心理較以「自我」為中心,總是喜歡做一些誇張的行為來引起別人注意,也常常喜歡和大人做對抗性的意見.這個時期的孩子,他們會覺得自己長大了需要被尊重,不喜歡被人指揮或是命令,想要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並且對大人的幫助也顯得特別反感;然而也有些兩歲多的孩子,在這段期間很害怕失去最親的人,所以會變得更加黏人. 最近誠瑜媽就發現誠誠似乎進入叛逆期了,他比平常更愛摔東西、常常作勢要打人、帶他去遊樂場玩,時間到了卻不肯走開始躺在地板耍賴,而且誠誠比以前更黏媽媽,連半夜睡到一半都會突然驚醒大喊:「媽媽」,必須看見媽媽在旁邊他才能放心繼續睡.面對誠誠這些叛逆期的行為,身為父母親的誠瑜爸媽真的很困擾,旁人常會說:「小孩子怎麼可以打人?當爸媽的要給他修理」、「小孩不能寵,亂摔東西就要打,下次他就不敢了」、「脾氣那麼壞,爸媽都沒在教?」、「男生怎麼那麼黏媽媽,是媽寶喔」...其實這些事情我們都想過也有在教他,不過他就是不聽話,我們也很無奈啊!我想這應該也是很多媽媽心中的OS!而有一點令誠瑜爸媽不解的是,面對小孩這種反抗行為打他真的有用嗎?「體罰」真的是對小孩最好的教育方式嗎?雖然誠瑜媽有時候也會氣到斷線,忍不住打了他幾下小屁股,不過誠瑜爸媽其實都不太贊成甚麼事情都用「打的」來處理. 既然誠瑜爸媽不選擇用體罰的方式來教導孩子正確觀念,那該怎麼做才能陪誠誠度過這段叛逆期呢?誠瑜媽在此提供自己試過的方法與爸爸媽媽分享.目前誠誠大約2歲9個月,開始聽懂大人們想對他表達的事情,當他的意見與父母的意見不同、或是他在表現不滿意的情緒時,我們會先轉移他的注意力,等他冷靜下來後再與他溝通.比如他開始摔東西時,我們會問他想看電視嗎?想不想吃蘋果?想不想玩保齡球玩具?等一些他喜歡的活動,等他心情轉換了、冷靜下來之後,我們再嚴格告訴他剛剛亂摔東西的行為是不對的,如果打到別人會很痛、自己也會受傷,而且這樣非常不禮貌,如果爸爸媽媽對你摔東西,你喜歡這樣嗎?假設在他摔東西的同時,馬上制止他,或是指責他的不對,那麼他反抗的情緒只會越來越高漲. 接著對待叛逆期的幼兒,給予他們選擇勝過於命令他們.比如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在一個地方玩,到了該走的時間還不走,硬拖的話孩子一定開始大哭大鬧,誠誠就是這樣的.我們常帶誠誠到公園去玩,一開始到了回家時間誠誠還是不願意走,每次都是硬拖他邊哭邊離開遊樂場的,後來我們嘗試與他溝通,先是告訴他還有十分鐘就要走囉,這個年紀的小孩對時間沒有概念,不過沒關係,我們還是要在十分鐘後去提醒他該走了,久而久之他便知道十分鐘大概有多久.如果過了十分鐘他還不願意走,我們會給他兩個選擇,你要留在這邊繼續玩?還是去超商買多多?如果他選擇繼續玩,那我們就告訴他,這是最後十分鐘了,因為媽媽還有事情要做,你乖乖聽話下次媽媽才會再帶你來玩喔! 給孩子選擇勝過於強迫、命令它們該怎麼做,尊重他們的想法. 再來,適當採取「冷處理」的態度也很重要.面對孩子莫名原因的無理取鬧,建議家長們先不要急著指責但也不要理會他,等他冷靜下來再與他溝通.誠誠經常沒來由地大哭大鬧,問他想要甚麼?他總是什麼都不說一直大哭大鬧,一開始誠瑜媽總是一直想找出原因來滿足他,經過幾次經驗,發現若是越搭理他,他反而哭得越誇張,所以後來誠瑜媽面對這種情況都是先告訴誠誠:「如果你不高興很想哭的話,那你先哭,哭完了媽媽再抱抱你」,然後就讓他在安全的地方大哭大鬧,過幾分鐘後等他哭到累了或是覺得自討沒趣時,哭得越來越小聲,我就會去抱他並且問他:「你為什麼哭?如果有甚麼事情你可以跟媽媽用說的,因為你這樣一直哭會很累,而且我們也都不知道你要甚麼」,讓他知道哭是沒有用的,要用說的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三個方法是誠瑜媽自己嘗試過,且一兩個月之後,我覺得隨著誠誠年紀增長越來越懂事外,他也慢慢減少哭鬧、打人、摔東西等暴力舉動,並且很聽話願意和爸爸媽媽溝通.學習正確對待孩子們的「叛逆心理」是一門教育藝術,面對孩子的各種問題,一昧的責罵或體罰是解決不了的,正值叛逆的幼兒更加需要家長用適當的方式來幫助他們度過一個個焦躁不安的叛逆期,如此一來能讓寶貝成為擁有良好品性的人,家長們也可以免去被孩子的叛逆行為所折騰. 我是「誠寶美人瑜媽咪」,我擁有一雙兒女"誠誠"及"美人瑜小妹",因此就以兩個寶貝的小名成為"誠寶美人瑜媽咪".由於老公長期在國外工作,所以目前也是位候鳥媽媽,平時熱愛傾聽與分享,總是保持正面、積極的能量,也期待各位媽咪來跟誠瑜媽分享妳們的故事喔,歡迎搜尋「誠寶美人瑜媽咪粉絲團」! 文章由誠寶美人瑜媽咪授權使用,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