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子癇前症? 診間對話天兵婦:「醫生,我上一胎沒發生子癇前症,這一胎還需要檢查嗎?」淡定林:「最好檢查一下,這個沒在保固的⋯⋯,上胎沒有不代表這胎不會發生.」▼思宏的OS▼ 我真心覺得子癇前症是很糟的產科急症,所以早期篩檢非常重要,能夠大幅降低子癇前症發生的機會.子癇前症又稱為妊娠毒血症,主要原因是胎盤功能有問題所引起.胎兒在孕婦體中,完全依靠孕婦的血液循環透過胎盤供給營養,基本上小週數不會有問題,但週數越大,胎兒需要的養分越多,此時功能不佳的胎盤養不起胎兒,便很可能造成子癇前症.為什麼呢?打個比方,孕婦像個馬達,當胎盤功能不佳,為了維持胎兒生命,就必須加強馬力,才能透過胎盤供給更多的營養給胎兒.而孕婦加強馬力,相對的血壓就會上升,而過高的血壓便很可能引起中風,所以醫療人員需要幫助孕婦降血壓,就像將馬達關掉,馬達一關掉胎兒養分就不夠,於是就進入一個無止境的惡性循環.在這樣的狀況下,究竟應該讓孕婦這個馬達繼續運轉供給胎兒營養,還是要趕快關掉馬達讓孕婦降血壓?就形成了該顧胎兒還是顧孕婦的兩難.這樣的惡性循環,會讓孕婦的血壓經常不穩定,有些人的收縮壓甚至會高到140-160以上,舒張壓則超過90-110以上,若再伴隨著尿蛋白的症狀產生,幾乎可確定有子癇前症.因為子癇前症是胎盤功能不佳引起,所以除了對孕婦有影響之外,也會限制胎兒成長.坦白說,想根本解決子癇前症的問題,唯一方法就是生出孩子,讓胎盤與母體剝離,目前並無法治療胎盤功能的問題,孕婦只能藉由多運動增強胎盤功能,或是盡可能採取預防措施.由於子癇前症的發生很難預料,大多孕婦前期血壓都很正常,直到後期才開始出現血壓升高的狀況,現今醫學已經能夠透過早期的子癇前症篩檢找出高風險的孕婦族群,運用藥物及改善生活習慣,希望盡可能預防子癇前症的發生.例如在懷孕11-14週時進行子癇前症篩檢,或者胎盤功能檢查,若被診斷為高風險的孕婦,可服用阿斯匹靈增強血液循環,並且補充抗氧化劑,例如維他命C或E,以及維他命D. 有些人以為孕前血壓高、肥胖,或者高齡產婦比較容易出現子癇前症,目前看來並不是定論,還是必須透過早期的子癇前症風險評估,盡可能降低懷孕婦女得到子癇前症的風險.至於是否每一胎都需要篩檢子癲前症?我個人建議是每一胎都要進行篩檢,因為造成子癲前症的兩大主因,一是母體子宮動脈血流不佳,另一個原因則是胎盤生長因子太低導致胎盤功能不佳.子宮動脈血流不佳,是因為孕婦本身體質問題,懷再多胎也不會有太大改變;但是胎盤就不一樣了,每一胎都會改變,上一胎的胎盤功能很棒,這一胎的胎盤功能卻可能變得不好.所以,即使上一胎沒有子癇前症,也不能保證這一胎也能完全避免,最好還是進行早期子癇前症的篩檢. 一本讓妳又哭又笑的快樂孕期讀物.林思宏:「生孩子」真的不只是把孩子生出來這麼簡單而已.你們記得第一次看到超音波裡心跳在閃的悸動嗎?你們記得第一次聽到心跳時那種單純的美妙嗎?每年接生超過500名新生兒,禾馨婦產科專業母胎兒醫學中心院長幫妳解答懷孕過程中的迷思和疑惑,陪妳停下腳步來好好的享受懷孕的過程,回歸孕程的快樂與美好. 作者 林思宏一位低於台灣婦產科醫師平均年齡15年以上的醫師,禾馨醫療營運長,又號稱暖男醫師、禾馨金城武(綽號乘五、X5).每年接生近1000名新生兒,用自己的角度跟觀點,詮釋2010年代後的新醫病關係. 購書連結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