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中角色的轉變,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如何調整 黑白臉的謬誤我非常不認同父母分飾黑白臉的做法,這會讓子女產生錯誤的情感投射,最後,白臉可能會被孩子利用,孩子跟黑臉的感情和關係可能會因此疏離.這是華人家庭最常見的負面寫照.首先,黑白臉的概念是態度上的錯謬,因為管教的重點不在兒女感受的好壞,以及把狀況控制住,而是事件本身的對錯,以及品格或態度的建造.其次,父母在管教時不是扮演好壞人的角色,而是保護者、教導者及示範者,就像一個訓練選手的教練.再其次,黑白臉可能會被誤解為父母的不一致和缺乏共識,負面教育孩子去靠攏對他有好處的人. 父母不要一昧分開扮演管教和安撫的角色,乃是同時兼具這兩種功能.該表達真理時義正嚴詞,需要給予恩慈時,真心表示你的愛和關懷,讓孩子學習從不同視角看人生,按不同情境善用各種原則去解決問題.黑白臉可行的轉化做法,是當孩子犯錯,夫妻其中一人在管教孩子時,出現情緒失控的狀態下,由另一人適時出面緩和氣氛,但是要孩子先為事件道歉,同時表明執行的細節等父母商討後再說明. 假設父親在管教時情緒比較高漲,母親可以找時機介入:「對不起,根據我在旁邊所觀察到的,可能爸爸媽媽還需要進一步商量一下怎麼處理.但是,大寶,我相信你很清楚自己的錯誤,現在請你先跟爸爸道歉,我們三十分鐘後再處理.」孩子道歉後,請他先回房安靜看書,母親協助父親恢復情緒,並且達成一個處理的共識;接下來還是由父親跟孩子說明,最後,為自己的情緒跟孩子表達歉意.父親的領導身份就某個角度而言,父親是家庭的CEO(執行長),母親是CIO(資訊長),母親將孩子的相關訊息跟父親傳達,由父親出面執行獎懲事務.上帝創造男性,賦予管理和解決問題的任務,女性則是為了分享和關係而生.雖然男人和女人進入婚姻後,生命已經在婚約中合而為一,但是在經營家庭的過程中,兩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功能,既合作又可以互補. 父親肩負一家的責任,從法律、文化、社會、財務和安全上,要主動去規劃和發展;母親輔佐伴隨父親,共同建設對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環境,成為對社會有所助益的家庭.尤其在重大的管教事上,要由父親主導,將錯誤的態度和行為從家中消除掉,領導全家進入和諧的生命團隊,享受彼此的關係.人類歷史中歧視和扭曲的性別對待,導引出現代矯枉過正的兩性關係,錯謬的父母扮演,以及性別錯置的後果.失能家庭所生養的後代,是社會治安和文明的重大威脅,這將是人類社會自我毀滅的一顆關鍵按鈕.讓我們透過符合真理的正確婚姻和家庭觀,重建兩性「骨中骨、肉中肉」的親密關係,以及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的原創樣態. 我跟慧媛結婚時,我告訴她這個家由她主持,我來配合她.由於我父母在國外,因此沒有婆媳問題,但是我們跟岳父母住在同棟同層樓的門對門時期,就三天兩頭要面對我跟他們家生活方式的差異.婚後六、七年,凡事都由慧媛主動打點和出面協調,我原以為可以無事一身輕,卻還是老跟慧媛有許多事前事後的爭執,總是在處理事情的方式、順序、重點、節奏和力道上有不同意見.直到我們學習到,男人(丈夫和父親)在家庭中應有的地位及角色扮演後,才逐漸形成合作的情勢.我從逃避責任的承擔、學習領導,到為家庭與兒女思索發展計劃,然後全家共同協調扶持,是我生命成長中十分關鍵的一環. 管教上四重角色的互換更替在養兒育女的實際過程中,就事務執行和管教的角度來說,父母需要拿捏以下四個角色,隨着孩子年齡和心智的增長,以及處理事務的轉變,按當下情境而互換更替.一、園丁當孩童在介於零歲至三歲時,由於他們的基本邏輯心智和肢體的成熟度尚低,因此,父母必須像照顧幼苗的園丁一般,要以控制和保護為前提來照料他們.這個時期,父母適合用指揮或命令的方式,以肯定和正面的語氣,來協助兒女在身體發育、肢體協調及生活習慣、規矩和禮儀上,打好基礎.正確的管教和懲戒是非常有必要的,幫助他們幼稚愚蒙的心得以開啟成長,讓他們在健康的界限中邁向下一個階段.要如園丁般主動介入幼苗的起居生活,為要保護他免於災難,要糾正管教他錯誤的行為,救他脫離禍患.這時期最重要的是,要展現父母對兒女的權柄,讓他操練順服的功課.當孩子接受到指令卻不願順服,還問為什麼時,我會用肯定的語氣說:「因為這是爸爸說的!」如果他仍有遲疑,我會牽着他的手去做該做的事,同時再告訴他:「這是對你有益處的,謝謝你的合作.」二、教師進入三至十六歲左右,是生活自理、人際互動能力及基本知識的養成期,父母適宜多扮演教師的角色,藉由生活現場和知識工具,以身教與言教的方式,培養兒女一生可使用的能力,為下一階段的成長作預備.父母教導自己的兒女有以下的優勢,是任何專業人士無法取代的:‧自然形成的親密關係.‧對孩童全方位的認識.‧教導互動的一貫性.‧可按需要而彈性調整.‧永不放棄的生命團隊.猶太人父親在教導部分承擔十分吃重的角色,也是父親發揮和確立一家之主的關鍵過程,讓兒女虛心受教,紮穩和諧的家庭關係.父親尤其要將一生最珍貴的信仰,以自身的生命樣態,示範活出信仰的生活模式,讓孩子成年後,可以憑藉著有生命力的信仰,面對人生各種考驗和挑戰.我最常問孩子:「你認為是什麼?」、「你覺得怎麼做?」、「你還有其他想法嗎?」來教導他們去面對知識及人生中的問題,學習凡事勇於探索和嘗試. 三、嚮導教導的執行傾向於靜態模式,也偏重紙上談兵或沙盤推演,與人生真實情境仍有距離.因此,當兒女的邏輯心智逐漸成形,應該帶領他們親臨現場,讓全人浸潤其中,身歷其境地吸收和學習.大約八至十八歲左右,可以為兒女創造許多參與、觀摩和遊覽的機會,讓他們在情境中去質疑、探索和驗證所學的知識,甚至透過可感知的實境,去建構知識性的認知.當嚮導時只要重點說明,然後就閃到一邊,讓出最佳位置供孩子近距離觀賞和感受,千萬不要剝奪他們自我發現的驚喜和成就感.四、朋友當兒女的生活自理、知識培育、解決問題和獨立思考能力,有了可辨識的基本程度時,父母要更明顯地放手,給他們空間去發揮和犯錯.兒女進入青春期時,就意味着要塑造新互動模式的開始,學習以朋友的角色建立相處的氛圍,面對他們在自我認同的掙扎、矛盾和思辨的狀態.這是最困難的角色扮演,因為你本來就是兒女一輩子的父母,不論他們已經多年長或多有成就,你總是會操心,希望他們更好一點,所以許多已經當爸媽的兒女,還是被其父母管教指揮.這種不當的介入式互動其實對三代之間頗有破壞力,讓年長兒女無法在他們自己的兒女心目中,樹立正確的權柄倫理,也影響他們核心家庭的關係.做你兒女的朋友,陪伴他們同歡笑同悲傷,盡量不要再用指揮或教導的語氣,而是傾聽、接納和鼓勵,其餘的都容易變成說教而帶來反彈.做你兒女可以談心信任的好朋友,減少(到幾乎沒有的地步)扮演嚴父慈母的角色,吸引他們主動找你促膝長談,從心事、家事、職場事到國家大事. 以上這四重角色的互換更替,是以兒女心智成熟的程度來拿捏.為了協助兒女全人健全的成長,父母需要有敏銳的覺察力,然後甘心刻意地調整自己. 你就是父母教練每一對父母都是孩子終身的生命教練.你不只能教養傑出的孩子,還可以增進夫妻關係,以及經營一個快樂幸福的家庭.幫助你在孩子的教養、教育之道中,瞭解最根本的問題,也找到最健康且真實可行的方法.亦可以幫助你,將過去閱讀過的優資教養書籍,充分發揮出功效! 作者簡介黃夏成Steven十多年前與其他六對家庭成立了「慕真在家教育協會」,從此埋身於「家庭教育」的研究與推廣.十五年之間,曾主持超過1000場的講座及研習會,面對面訓練學員超過50,000人次,包括台灣、中國、馬來西亞及汶萊,涵蓋企業、政府、學校、非營利機構、教會、家庭及個人等各領域;另輔導協助超過200個家庭走上在家教育,及1000通以上電話諮詢;主持200場以上父母效能講座及研習會,及數十場青少年營會.目前計畫推廣一系列「父母教練」的課程與概念,有個大大的夢想:協助每一對父母,用心投入教養行列,讓每個孩子都成為社會的正向能量,共創一個快樂幸福的社會. 本文獲格子外面授權 購書連結>>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