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這個名詞,大家並不陌生,但當自己的小孩第一次發作時,還真的會不知道該怎麼應對!小綠豆在快二歲之前,有一次出去吃飯,我點了我最愛的韓式海鮮煎餅,我家那個「小吃貨」,看到煎餅切成三角形的形狀,一直吵著要吃「PIZZA」,當時想說吃一、二片應該沒什麼關係,就把海鮮煎餅中看的到的海鮮(像是蝦子啦、魷魚啦)挑掉,讓他吃了一、二片.怎知,回家沒多久,發現他脖子長了一圈小顆小顆的疹子(好像被蚊子群體攻擊,叮了一大片),小孩耐不住癢,瘋狂的抓,抓到有點紅腫破皮、嚇的我趕快拍照給我熟悉的小兒科醫師,看看該怎麼辦才好!醫師看到疹子,跟我說那是「蕁麻疹」,要我找家裡有沒有「希普利敏」之類的藥物先給小孩吃一下,但家中沒有「希普利敏」,暫時用「亞涕液」來擋一下,然後阿嬤找到之前醫生開的粉紅色藥水(俗稱的「痱子膏」)幫他擦在患部止癢,過了沒多久,睡覺前,我發現疹子竟然憑空消失了~像「來去一陣風」一樣,所以就不以為意,也沒特別帶去看醫生(因為疹子已經消退了,帶去找醫生也好難解釋啊XD) 又過了沒幾天,婆婆跟我說小綠豆又長疹子了!這次是長在肚子上,一樣是膨膨的、然後有大、有小,一樣癢到不停的抓,這時侯我就開始懷疑是不是飲食上出了問題,問了早上和中午吃了什麼,簡單紀錄一下,然後下班就帶他去給韻如醫生看,但是,疹子一樣是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憑空消失,只留下照片當「證據」(現在有智慧型手機真方便啊XD),韻如醫師看了照片,也說是「蕁麻疹」,不過看了我們的飲食紀錄,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於是開了希普利敏給我們回家備用,要我們回去再觀察觀察. 俗話說「事不過三」,如果說只是偶發一、兩次我還能平心靜氣面對,但第三次又發作,我真的生氣了!(但重點是我跟誰生氣、生氣有什麼用啊XD),這些疹子一下出現、過一會兒又消失,本來以為是吃到不新鮮的海鮮,所以禁食海鮮好幾天了!又以為是他每天早上會喝的燕麥飲品、但不喝一樣照長疹子…,討人厭的「蕁麻疹」像跟我們玩「警察抓小偷」遊戲一樣,敵暗我明,考驗我的智慧和耐心,就這樣反覆發作不知道幾次,過了一個多月,最後被宣判我最不想聽到的結果…這些疹子已經持續反覆發作超過六個星期,已經從「急性蕁麻疹」晉升為「慢性蕁麻疹」了!!(下「晴天霹靂」的音效) 我大受打擊,既挫敗又自責,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讓孩子反覆遭受這樣的痛苦,難過了一陣子,找了很多資料,後來,認真的紀錄每天的飲食狀況,並且把每次「蕁麻疹」發作的時間、間隔、發作的部位和照片列印出來、做成一本厚厚的A4筆記,帶去給黃瑽寧醫師看(當時醫生看到我的紀錄也有嚇一跳,說好像是學生在交期末報告 XD),當時的記錄如下黃醫師很認真的幫我分析可能的幾個原因,並且要我回家繼續觀察,用「刪去法」試著找出原因,而這場「蕁麻疹驚魂記」就在我帶小孩去日本回來後,找到了「兇手」,原來罪魁禍首不是那些食物,而是藏在小綠豆腹股溝的那條「線」(不是人魚線喲),整個漫長的「柯南媽媽找過敏原」這齣戲才完美落幕…,啊,說「完美落幕」好像說太早了,小綠豆成長的路上還會遇到哪些難題、什麼時候「蕁麻疹」還會再發,誰也說不定哩!不過經過這次的經驗,我想,下次再遇到「蕁麻疹」,我的戰鬥力肯定提升了不少,過關斬將,沒在怕的XD~後記:這篇文章部份內容擷取自我的書「跟著醫師養小孩」過敏篇,第一章節(日本驚魂記)有詳細說明後來證實造成小綠豆慢性蕁麻疹的原因是他之前疝氣開刀,他對醫師留在他體內的縫線過敏,造成「線頭膿瘍」,後來,把腹股溝那道傷口內的縫線取出,蕁麻疹的狀況就好了!書中採訪亞東醫院副院長、小兒外科主任陳芸Q:什麼叫「線頭膿瘍」?發生的原因?A:「線頭膿瘍」(stitchabscess),是指術後傷口出現延遲性的紅腫,大部份是因為在手術過程中,身體認定留在體內的線頭為「異物」而產生的「排斥」現象,也就是對留在體內的線頭產生較強的免疫(過敏)反應.只要把異物取出,排斥、過敏的現象就會停止. 縫線留在體內的目的一般是為了在手術過程中,為了關閉傷口、控制出血及促進癒合,是醫療行為上的常規.一般使用的材質種類,可依來源不同而分成天然的及人工合成線,或依吸收性的不同,而分為可吸收與不可吸收線,外科醫師會依手術目的不同、周圍組織形態不同等,選擇適合的縫線.一般臨床上,大部份的人對於這類縫線不會產生較強的排斥過敏反應,只有小於1%的人會產生較強的免疫排斥現象. 和大家分享我採訪黃瑽寧醫師的內容Q:什麼是「蕁麻疹」?發生在兒童及成人身上的原因有何不同?A:「蕁麻疹」其實是一個免疫的反應,大部份成人發作的原因,都是由接觸到過敏的食物、或是接觸到過敏的物品所造成.不過,發生在兒童身上的「蕁麻疹」,不會單純的把它限定為過敏反應,因為它可能可以是過敏原的誘發、也可以是細菌或病毒感染所誘發,因為兒童免疫系統的發展還不是那麼成熟,當遇到細菌或病毒感染時,身體可能會過度反應,並且很難很快的冷靜下來,所以,兒童蕁麻疹,食物、藥物不一定是起因,有時感染才是禍首,所以如果父母真的苦思不得其解,找不到誘發蕁麻疹的兇手的話,不妨就放輕鬆,因為當孩子的免疫反應冷靜下來,或是隨著細菌病毒被消滅,蕁麻疹的問題就解決了.Q:「急性蕁麻疹」為什麼會變成慢性?如果一直一直都找不到過敏原(兇手),會怎麼樣?A:上一題有提到:由於兒童的免疫系統的發展還不是那麼成熟,當遇到細菌或病毒感染過後,免疫反應要冷靜下來需要一點時間,所以有時候會持續好幾個星期、甚到二到三個月,導致「急性蕁麻疹」變成「慢性蕁麻疹」.但每一個人的免疫反應,不管是過敏誘發或是免疫誘發,都會有自己冷靜的能力,只是每個人冷靜的時間有長有短,有些人體質冷靜的快、有些人冷靜的慢,基本上只要等到小朋友的免疫系統愈來愈成熟,最多半年,它自己還是會好,所以不用太過擔心,家長要給自己信心,總有一天會好的.Q:如果懷疑是食物過敏,要找出「蕁麻疹」的兇手,該怎麼做?A:要找出長蕁麻疹的原因,以免下次再度復發,這個觀念是正確的.如果懷疑是食物所引起,想找出兇手,方法就是要做生活作息及飲食紀錄.在蕁麻疹發作時,要把當天過去半天、大概四個小時左右所吃的東西,包括食物的種類、來源、放了幾天、從哪裡買的等等,鉅細靡遺的紀錄下來,因為就算是吃同一種東西,也可能因為放久了、不新鮮了,或是因為生食、熟食處理的方式不同而誘發.所以把每次發作的紀錄拿來比對,或許可以找到誘發的原因.Q:蕁麻疹發作一定要吃藥嗎?A:如果是那種疹子冒出來很快、也很快消失、也不會癢的蕁麻疹,不吃藥也沒什麼關係,但如果是癢到會抓破皮的那種,醫生通常就會建議吃抗組織胺.基本上,單純的蕁麻疹靠抗組織胺藥物就能控制下來,如果是很急性的發作期,症狀很嚴重、大範圍、非常不舒服的那種,醫師就會用抗組織胺、類固醇、及其它免疫調節的藥物等,多管齊下控制病情.(以上內容摘自我的書「跟著醫師養小孩」過敏篇 )合作頻道: SuperMami超級媽咪好物社團: http://bit.ly/2jcsK7o關注更多豆豆媽咪(吳霈蓁)育兒資訊,歡迎訂閱臉書粉絲團「豆豆媽咪健康生活家吳霈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