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在複製父母的行為上週收到一則很長的留言,反覆看了幾次,頗有感觸.一位媽媽這樣寫道:常看韓先生對孩子有愛心又有耐心,羡慕不已.我家有一個脾氣暴躁的爸爸,對我如此,對孩子也一樣.平時生活和工作中,稍不如意就情緒失控,動不動就大發脾氣,甚至大爆髒話.孩子每次看到都很害怕,我倆都十分厭惡爸爸這種行為,無奈他脾氣上來,任誰勸阻都沒用. 孩子私下偷偷說:「媽媽,等我長大後,我不想成為爸爸這樣的人,我要成為璐璐爸爸那樣的人.」(璐璐是兒子學校的好朋友,她爸爸是一個好脾氣又愛孩子的人.)孩子的話讓我心酸又欣慰.欣慰的是,他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心事和憧憬;心酸的是,我真怕他長大也跟爸爸一樣壞脾氣. 他昨天在公園玩時,因為跟別的小孩搶一個小推車,推來推去幾句話不合,孩子忽然就情緒失控,對那個孩子狂吼起來.我驚訝地發現,孩子發脾氣時的樣子,活脫脫就是他爸爸的縮影.才八歲大的孩子……發完脾氣孩子自己很沮喪,說他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說了什麼,就是一時控制不住.我安撫他,讓他不必介意,因為他不是故意的.但這件事卻深深震撼了我.我不知道這種事情是基因問題,還是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什麼孩子這麼排斥成為這樣的人,但表現出來的卻還是與父親一樣呢? 關於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影響,我看了不少相關文章,也有頗多思考.我要談的這種作用,不是簡單的教給孩子吃喝拉撒技能,或是語文數學英語及自然科學等知識,並非這些形式上看得見的內容,而是指精神層面上的.有些隱性的影響,並不是"Childrensee,childrendo."(有樣學樣)就可以簡單概括的,而是潛伏在一個人內心和性格深處,只在特定時刻才會被點燃發作. 父母自身的言行、世界觀、價值觀、待人處事的態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影響是無法抹去的.雖然我們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及自省能力,但任何人都有亂了方寸、失去控制的時候.你所表現出不受控的一面,和原生家庭,和你的父母竟如出一轍,以至於有時讓你很沮喪,感覺像是自己修煉了一世的功力,毀於一旦. "Childrensee,childrendo"或許只是孩子在年幼時因不辨是非而模仿你的惡習.待成年時,因為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會視所處社會階層的需求或循著內心的聲音修正.然而這種因原生家庭潛移默化的深層情緒影響,就不只是簡單的是非對錯了.孩子與父母的朝夕相處,就像種子一樣,深植在孩子的潛意識中,這是孩子和父母都很難察覺的.也許我們平時嚴於律己,勤於自省,想極力規避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負面影響,但潛意識是不受控的.當一些極端特殊的情況出現,哪怕一句話一個動作,觸動了孩子或你潛意識中脆弱的防線,來自父母的那些影響,就會像洪水一樣洶湧而出. 孩子從一張白紙,到學會待人處事,學會在社會上生存的方式及所謂的社會價值觀等共通的禮貌、秩序、規則、法律等大道理,他所能依賴和獲取資源的途經,除了書本、媒體及所處環境的影響,最重要的途徑就是父母的日常行為.孩子從父母的這些行為中,體會出的父母的價值觀,並在不自覺的過程中內化為己有.簡言之,他們不斷地複製那些最熟悉的場景,並儲存自己在小小的心靈,有朝一日,身體會不受意識控制地自動執行這些動作. 希望我們不要將那些負面的種子植在孩子的潛意識裡,而是以一種正面的、陽光的、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去影響孩子.有朝一日他們心智成熟時,只要抱持著這種陽光的心態,帶著健全的心智,自信滿滿地走下去,而不必時時抵禦心中隨時可能爆發的負面情緒—「我不要成為父母那樣的人」,而痛苦掙扎. 慢養:用等待和陪伴,教出開朗從容的孩子做個懂孩子、等孩子的從容父母,讓孩子能像孩子那樣長大!教養的最高境界是「外放內收」,父母謹守原則,不催促、不應付,時而陪孩子瘋狂,時而潛移默化教導,時而溫和堅定引導,每一天,都是從容而幸福的親子日常.錢兒媽(白雁飛)英語教育專家,紀錄片英文翻譯,親子微信公眾號﹝Michael錢兒頻道﹞主筆.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畢業,中英文雙碩士.從事英文教學15年,專注兒童雙語啟蒙與教育10年,在兒童有聲書頻道講解的英文教程<牛津閱讀樹>深受父母和孩子們喜愛.2016年,錢兒媽有了二寶,每天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Michael錢兒頻道﹞分享教養一對兒女的心得體悟,記錄與孩子相伴的難忘瞬間.其中溫暖有趣又發人深省的小故事,及身體力行的領悟和反思,見證自己與孩子一路走來共同成長的印記,也觸動無數父母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幾乎每篇文章點閱都高達10萬次以上,更被眾多主流媒體大量轉載,總點閱已超過6000萬次. 本文取自<慢養:用等待和陪伴,教出開朗從容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