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我自己講?以後故事都給你編好了
「我唸我唸...我自己唸...我講給你聽...」
小力咕最近很愛自己來,連看書都不要我唸給他聽...
唸到「蝸牛」的時候,還自顧自地唱起"蝸牛與黃鸝鳥"!
唸到「蝙蝠」的時候,還會想到蝙蝠飛進來,那一天被媽媽用網子抓去放生的夜晚。
突然覺得融會貫通的小力咕,好像真的長大成人了...
以前,親子共讀的小時光,大部分是我唸或老公唸,他負責翻頁!
滿兩歲的他,漸漸開始想要自己表達,自己敘述,我覺得很開心!
不少人問我說:為什麼你的孩子這麼愛看書?我覺得是 #習慣,還有 #環境!
其實小力咕從肚子裡就開始聽故事,不知道是不是從胎教就開始!
懷孕的時候,我每天晚上都會唸故事給他聽,國台客英各唸一遍!
然後出生之後,也是天天唸故事,基本上,#一起念書就變成一種習慣 。
以前都是我們選書給他唸,變成現在他自己選書自己唸,這段過程是需要練習的。
重點是:「轉換成生活所認識的 人、事、時、地、物」#把現實跟書中所見做連結。
以下舉例:
[人]:爸爸、媽媽、兩個阿公、兩個阿嬤、兩個阿姨、阿太、叔婆、舅公、舅婆...等等相對關係,然後知道名字。
[事]:每天從早到晚,對應書裡面的是:刷牙、洗臉、尿尿、大便、吃飯、喝湯、看醫生?去哪玩?去做什麼?
[時]:早上、中午、傍晚、晚上、下雨、出太陽、彩虹、晚霞、閃電、打雷、月亮...時鐘裡面對應的天空變化!
[地]:現在出門會經過哪裡?有什麼?例如:小溪流、稻田、魯冰花、海邊、公園、火車站、台北、台中、花蓮...
[物]:在這裡你看見什麼?動物園裡有什麼?田裡有什麼?池塘裡有什麼?超市有什麼?大象?蛇?雞?鴨?狗?
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對應書裡面說的,自然而然他才能連結在一起,對於現在的他來說是認知練習,「書只是輔助他認識生活的縮影」!
最近有一些叔叔阿姨看到我就問:你怎麼沒給你小孩唸三字經、唐詩、弟子規 之類的...我孫女...我孫子...怎樣的?(本人洗耳恭聽,雖然我面帶笑容但心中白眼翻了兩圈)
咳個兩聲!豬豬嫂很認真地回:「唸什麼三字經?你知道三字經在講什麼嗎?你知道唐詩三百首再說什麼嗎?平常買東西,平常對話,你會跟我講古文嗎?」
孩子死背硬背那些現在不會出現在他生活裡的東西,你背他做什麼?比較厲害嗎?畢竟教養方式百百種,我想填鴨訓練不應該用在這麼小的孩子身上,你覺得呢?!
然後,全場鴨雀無聲,阿姨你背三字經,然後跟我講解一下,他的內涵與意義在哪裡,好嗎?
對付這類成天炫孫的長輩就要這樣理性回應,來,過年前的預先練習剛剛好,畢竟好媳婦好女兒就是要去來幫自己的長輩在大節日擋子彈的。
最後,我很想說的是 ─ 「閱讀應該是生活化的,應該是快樂的,應該是要有互動的....」
如果我講白話文,你跟我講古文,那我還不知道怎麼穿越時空呢?雞同鴨講根本就是無效溝通。
對於,孩子閱讀的養成,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2019/12/17
2999